近代甘肃的“留学生”及其对地方经济的影响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劲(1943—),男,甘肃天水人,教授,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兰州大学 历史系 杨红伟 甘肃 兰州 730000

原文出处:
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介绍了清末、民国时期甘肃省国内外留学生的基本状况,系统地阐述了这些留学生对甘肃省地方社会经济所作的贡献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即他们关注家乡经济的发展,积极策划方略;领导或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兴办实业;传播现代工、矿、农、商业知识,培养人才,对促进甘肃社会经济现代化的进程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期刊代号:K3
分类名称:中国近代史
复印期号:2001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91.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804 (2000)06—0084—08

      一般而言,所谓“留学生”是指留居国外学习或研究的学生。但近代甘肃地处西北内陆,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民生艰困,风气闭塞,不易选派国外留学生,故近代甘肃有国内留学一说,即凡甘籍学生到兰州以东之西安、京、津、沪、汉、宁、直隶等地高等学校肄业者,亦称为“留学生”(注:孟非.甘肃近代学校教育纪事[J].兰州学刊, 1985(5).)。因此,本文对“留学生”的指涉包涵两个层次:一是留学国外的甘籍学生;二是游学国内其它省区的甘籍学生。但无论国外留学生,抑或国内留学生,大都是抱着服务桑梓、振兴甘陇的目的外出求学的。他们在留学期间或学成归省以后,积极关注并参与地方建设事业,影响至大。本文试就近代甘肃的留学事业及其对甘肃社会经济的影响作一探讨。

      一

      甘肃省国外留学向不发达。1906年以前,清政府对留学生没有统一管理章程,全是以省为政。甘肃则因经济困难、交通不便、风气闭塞之故,在东南沿海富庶之区国外留学蔚然成风之时,尚无一学子负笈海外。如以留日而言,1905年留日人数达到近代中国留日学生人数的顶峰,约达8600之多(注:张海鹏.中国留日学生与祖国的历史命运[J].中国社会科学,1996(6).),甘肃则仍无国外留学一说。俟至1906年,“学部奏遵议选派翰林出洋游学、游历。所需川资学费,由学部咨户部于考察政治经费项下提用”(注: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大事记[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159.),甘肃乃选派甘籍翰林杨思、范振绪、 田树梫、万宝成、阎士璘五人赴日本法政大学肄业,包述侁入日本士官学校肄业(注:朱允明.甘肃解放前四十年教育史料[M].手抄本.)。这便是甘肃选派国外留学生的发端。1918 年甘肃省长公署制定《甘肃官费派遣留学日本学生规程》,从而结束了甘肃省派遣国外留学生无法可依、无规可循的状况,使国外留学教育走上了正规化的道路。据统计,自清末至民国十九年为止,近三十年,甘肃国外留学生共有157人。其中民国七年到十五年,派出94 人(注:甘肃省志·教育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353~355.)。这些全系官费生,自费出国留学者尚未见史料有记载或统计。但到三十年代,情况发生了变化,自费国外留学生也日益增多了。如1934年《甘肃省国外留学章程》规定:本省国外留学生分为公费、自费两种。1944年《甘肃省国外自费留学生补助办法》订立,“鼓励甘籍学生自费出国留学”,可以申请补助,补助名额每年20名。由此可见,甘肃国外自费留学生人数已非昔日可比,大有与官费生比肩之势了。

      甘肃省国内留学起步也是相当晚的。1904年京师大学堂正式招生,分配甘肃名额4人。是年陕甘总督饬令选派甘籍学生7名,往京师大学堂及京师法律学堂留学(注:朱允明.甘肃解放前四十年教育史料[ M].手抄本.)。这是所能见到的甘肃国内留学的最早记录了, 当可视为甘肃学子官费留学国内之肇始。1907年袁世凯在天津开办北五省师范学堂,陕甘总督升允咨选甘肃举贡韩树义等五十余人入堂肄业(注:慕寿祺.甘青宁史略,下册[M].兰州古籍书店影印本,1990.183.)。 自此开启了近代甘肃约为半个世纪的留学生史。近代甘肃国内留学史,从总体上来看,除解放战争时期外,自1904年至1945年的40余年间,留学生的规模是处于增长态势的。1917年甘肃省长公署规定《甘肃选派留学北京及外省学生规程》规定留学名额61名。1919年《修正甘肃选派留学北京及外省学生规程》规定留学名额74名。1926年《甘肃省国内留学生补给省费规程》规定名额已增加到96名。据统计,自1918年至1926年,甘肃国内留学生即达906人(其中女生30人)(注:朱允明.甘肃解放前四十年教育史料[M].手抄本.)。嗣后,甘肃省改官费为奖学金, 津贴为补助费,以扩大名额,提高待遇。如1937年《修正甘肃国内各大学甘籍学生奖学金章程》规定:奖学金名额100名,遇必要时得临时增加; 每学期每名支取奖学金,(甲)学自然科学系者按期成绩分为120元、140元、160元,(乙)学社会科学系者为100元、120元、140元(注:皇甫均等编.甘肃近三十年教育史要[M].手抄本.)。1940年《修正甘肃省国内各院校甘籍学生奖学金暂行办法》即将名额扩大至160名。 同年,甘肃又制订了《甘肃省建设厅甘籍学生特种奖学金暂行办法》,规定:“为培植土木、水利、采矿、冶金各项专门人才,特于设置上项科系之国立各大学各独立学院设甘籍学生特种奖学金。”(注:民国甘肃省政府甘肃省教育法规[M].1942.)从而使甘肃省国内留学教育达到高潮。1938年至1945年,全省享受上述奖学金的大专学生共达3577人(注:甘肃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甘肃教育史志资料[M].油印本(内部资料).)。 1945年至1949年,受战争影响,国内留学规模有所缩减,但也并非多数学者认为的几无可言。如据《陇铎》月刊报道,1947年在南京的甘籍学生仅金陵大学、中央大学、政法大学三校即达80余人(注:简讯.陇铎,新一号.1947.)。全国则可以想见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