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对外开放思想述论

作 者:

作者简介:
吴科达 系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南京,210093

原文出处: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内容提要:

鸦片战争使得中国丧失了与世隔绝的独立地位,而无奈地融入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人们提出了学习西方,实行对外开放的思想。本文论述了晚清对外开放思想的发展历程,认为其经历了“师夷长技”、“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和“武步泰西”三个阶段,并且成为以后对外开放思想发展的理论源泉。


期刊代号:K3
分类名称:中国近代史
复印期号:2001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火震破了天朝上国闭关锁国的美梦,古老的帝国被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系之中。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封建士大夫中的一些有识之士率先从闭关自守,昧于外情的状态中惊醒过来,开始了解和熟悉西方,相继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实行对外开放的思想。从“师夷长技”到“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再到“武步泰西”清晰地勾勒出晚清对外开放思想的发展脉络。

      一、“师夷长技”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期,是晚清对外开放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以林则徐、魏源、梁廷枬、徐继畬等为一大批封建知识分子,在传统经世致用思想的指导下,开始了解国际知识,研究世界历史地理,揭开了晚清对外开放思想的序幕。

      第一,刺探夷情,译著书籍,了解和介绍西方。1839年3月,林则徐一到广州,就组织人力编译《广州周报》、《广州纪事报》、《新加坡自由报》、《孟买新闻纸》(注:《四洲志》原名《世界地理大全》(The Encyclopaedia of Geograhy),英国慕瑞著,1834年伦敦初版。《华事夷言》原名《中国人》,东印度公司驻广州大班德比时著,1836年伦敦出版。)魏源随后在此基础之上,编著了《海国图志》五十卷,并不断修订增补,1852年扩充为一百卷。在福建主持通商事务的徐继畬则在工作之余,访问西人,荟萃采择而成《瀛寰志略》一书。除此之外,还有梁廷枬的《海国四说》、姚莹的《康輶纪行》、杨炳南的《海录》、陈逢衡的《英吉利纪略》以及汪文泰的《红毛英吉利考略》等书。在书中,他们都广泛地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情风俗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并希望籍此“正告天下,欲吾中国童叟习见习闻”(注: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四)第531页。),了解和认识西方。

      第二,承认中国在军事方面的落后,主张“师夷长技”。鸦片战争的失败,使许多人认识到了西方的“船坚炮利”。正如黄恩彤对此所描绘的那样,“舟如坚城,铜墙铁壁,舵手纯熟,驾驶如飞”,“炮火猛烈,机法灵巧,连环轰击,竟日不休”(注: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争》(五)第435页。)因此,要克敌制胜,就必须学习西方。魏源响亮地提出了“师夷长技”的口号,并为此进行了具休的规划:(1)“于广东虎门外之沙角、大角二处,置造船厂一、火器局一”;(2)“行取佛兰西,弥利坚二国各来夷目一二人,分携西洋工匠至粤,司造船械,并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而选闽粤巧匠精兵习之”;(注:魏源:《海国图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年1月第一版,第100页。)(3)准许福建、上海、宁波、天津等地的沿海商民仿效设立船厂和火器局,“以造船械,或自用、或出售者听之”,(注:魏源:《海国图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年1月第一版,第105页)(4)认为西方“饷兵之厚、练兵之严、驭兵之纪律,为绿营水师对治之药”,(注:魏源:《海国图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年1月第一版,第267页,要求整顿军队,学习西方先进的养兵练兵之法。

      第三,参照西方,试图按国际惯例来处理中外纠纷。1839年,林则徐通过其随员袁德辉和美国传教医师伯驾(peter parker),翻译了《各国律例》一书的若干段,(注:参见王维俭:《林则徐翻译西方国际法著作考略》,《中山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并照此来处理中外纠纷。该书的第二百九十二条之四有“往别国遵该国禁例,不可违犯,如违犯必有罚以该国例也。”(注:姚薇元:《鸦片战争实史考》第32页。)的内容,林则徐据此认为其要求义律交出打死林维喜的凶犯以便中国政府处理的主张是符合国际惯例的。当义律于1839年8月15日来函妄称自行处理罪犯是“按照本国之律例”(注:《林则徐集.公牍》,中华书局1963年10月版第130页)时,林则徐即复函驳斥说:“查该国向有定例,如赴何国贸易,即照何国法度,其例甚为明白……岂得不交官宪审办?”(注:《林则徐集.公牍》,中华书局1963年10月版,第129页。)揭穿了义律的谎言。在处理鸦片贸易问题上,林则徐也意识到了自己所坚持的对夹带鸦片者“人即正法,货物入官”(注:姚薇元:《鸦片战争实史考》第32页。)的主张,符合《各国律例》第二百九十二条之五的译文“有人买卖违禁之货物,货与人正法照办,(注:参见陈衍德:《论林则徐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认识》,《南京社会科学》1990年第5期。)因而要求洋商出具甘结。

      综上所述,在这一阶段,有识之士们虽然对西方社会作了广泛的介绍,虽然也意识到“今日之势,既不能闭关绝市以清其流,则唯有因势补救而已”,(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鸦片战争档案史料》第一册,第531页。)但是,他们对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并没有深刻理解,对于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所面临的严重局势也缺乏深刻估计。因此,其对外开放思想主要集中于十分狭窄的军事领域,企图补苴罅漏,“师夷长技以制夷”。尽管如此,毕竟为长期闭塞的国人打开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口,为窒息已久的社会透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开启了近代对外开放思想的先河。

      二、“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期到中日甲午战争,是晚清对外开放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在实践上,贯穿这一时期的洋务运动,使“师夷长技”的思想变为具体行动;在理论上,涌现出了以洪仁玕、冯桂芬、李鸿章、郭嵩焘、王韬、马建忠、薛福成、郑观应等人为代表(注:笔者认为:洪仁玕虽然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领导人物,代表其思想的《资政新篇》在太平天国内如同一纸空文,而其思想与稍后的洋务思潮如出一辙。)的实行家和思想者,使对外开放思想成为朝野上下一股不大不小的新思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