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北山佛湾石刻转轮经藏窟之管见

作 者:

作者简介:
胡良学,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研究人员,重庆 大足 632360。

原文出处:
《中华文化论坛》

内容提要:

本文根据多年实地勘查和对比分析,第一次对大足北山佛湾第136号石窟的形制、造像、铭文进行全面实录,并对该窟的命名、部分刻像身份、凿刻人、艺术价值等进行了分析。


期刊代号:J7
分类名称:造型艺术
复印期号:2001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B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139(2001)01-0112-05

      大足石刻转轮经藏窟,位于大足县城北的北山佛湾中段第136号,刻于南宋,被誉为大足石刻的“王牌”之作。自民国以来研究者甚众,但无一全面著录该窟刻石的著述面世。本文就笔者对该窟的多年调查研究,略申管见,请方家教正。

      一、转轮经藏与傅大士

      转轮经藏,亦称“转轮藏”或“轮藏”,本义是一个能够转动的木制圆形书架,作为收藏经文之用。其具体作法,于中心建一柱,作八面形;放一切经,设机轮,可使旋转,一旋之,则与诵经同其功,故为之轮藏。据传为梁朝傅大士专为文盲信众发明的。(注:傅大士本名叫傅翕(?-569年),浙江义乌人。日间佣作,夜间修禅。梁武帝请他到建康,世称为傅大士,著有《心王铭》(载《景德传灯录》卷三十,一说为后世的伪作)。)

      大足北山第136号“转轮经藏”窟,就是在借鉴传统“转轮经藏”的基础上,根据该窟刻石造像的实际需要,加以创造性发挥所刻成的艺术杰作。

      二、该窟的形制、造像和铭文

      该窟平顶,坐东向西,高405、内宽496、外宽410、深679厘米。窟中立转轮经藏作中心柱支撑窟顶,正、左、右三壁造像。正壁下刻一长方形案台,长496、宽176、高60厘米。兹分别记述如下。

      (一)转轮经藏

      转轮经藏通高405厘米。其下部须弥山基座呈不规则四方形,高120、周长985厘米。一蟠龙绕须弥山间,跨步登山,头向南位于须弥山西,张口怒目,口吐祥云,云上托一宝珠直径12厘米。八边形莲台置须弥山上,每边高76、宽103厘米。莲下饰祥云,中部刻两层共144片莲瓣,上部每边刻一层栏杆。东、南面栏杆残毁不存。东南面栏杆大部分残,残存四尊童子匍匐于栏杆上。其余五面皆刻天国童子,肩宽9、胸厚3厘米。每边栏杆上的童子,皆从左至右记述。

      1.西南面七童子:①、②、③、④、⑦头残,⑤、⑥头梳抓角。①身向西南,仆身栏杆上,双手于栏杆前下持花果,左腿盘曲,右腿曲翘拱立,残高12厘米。②身向西南,仆栏杆上,双手置栏杆外,残高13厘米。③脚朝西北仆栏杆上,左手抓②像右肩,右手扶栏杆,残高17厘米。④身向西南仆栏杆上,脚踏莲花,左手置③像臀部上,右手拉③像右脚,残高15厘米。⑤西南身向东,袒右肩,双手攀栏杆后壁,左脚踏莲花,右脚踢④像右胳膊,身高19厘米。⑥面身向西南,左手持衣下摆,右手攀⑦像左肩,弓步立栏杆上,身高19厘米。⑦身向西南坐栏杆上,残高16厘米。

      2.西面七童子头残不存,身手风化严重。①身向北,跪蹲于栏杆左端。②身向西,坐栏杆内。③身向西,双手于栏杆内持物,游戏坐栏杆内。④双手于栏杆外捧物。⑤身向北,左手置栏杆上,右手于栏杆外持彩带,游戏坐栏杆内。③五体投栏杆上。⑦左脚立莲台上,右腿向上踢栏杆。

      3.西北面七童子。①头残,身向西北,左手于身左托物,右手残,坐栏杆内的莲台上。②西南身微右倾,左手置腹前,右手撑头右部,斜卧栏杆上,左脚踏栏杆,右腿置栏杆上。③面身向西北,双手于身两侧撑栏杆,蹲坐栏杆外。④左手按左腿,右手撑头右侧,斜躺栏杆上。⑤头残,左手置左腿上,脚向西南侧卧栏杆上。⑥头东脚西身向北,侧卧栏杆上。⑦头残,身倒立背向北,左手按栏杆,右手撑莲台。

      4.北面六童子。①头残,身向北,蹲坐栏杆内,左手置栏杆上,右手于胸前持圆鼓。②面西北,身向北,盘坐于栏杆内,双手置栏杆上,身高18厘米。③头仰面北脚向东,双手撑栏杆,左腿跪栏杆上,右腿跨栏杆外,身长19厘米。④头西脚东,西身向北侧卧栏杆上,双手撑栏杜,身长19厘米。⑤头靠右肩,面身向北游戏坐栏杆上,双手于胸前笼袖中。⑤头、肩、背残,双手于胸前笼袖中,蹲栏杆右侧。

      5.东北面七童子:①、②、⑤头残,⑦大部分残毁。①面身向东,袒左肩,蹲坐栏杆内,双手置栏杆外,左手扼右腕。②袒胸腹,跪栏杆内,左手置栏杆上,右手向右扶栏杆外。③面身向东北,左手于胸前扼右腕,交脚坐栏杆上。④身向西北,斜躺栏杆上,左腿曲翘拱立,脚踏栏杆,右腿垂栏杆外,左手置左膝上,右手撑头右侧。⑤身向东,左手置胸前栏杆上,右手扶栏杆外,左腿弯曲脚踏莲花,右腿跨栏杆外。

      八条龙柱置莲台上,柱间镂空,每柱龙身缠绕,龙身四周饰祥云,每柱下正面立一像,或男或女。男像头戴束发冠,贴身作相交叠领衣,女像头束发髻,贴身作圆领服,外作广袖长服,身高36、肩宽11、胸厚3厘米。柱顶为覆莲高20、柱高117、直径35厘米。

      东面左柱,龙头上尾下,张口向南,左前爪举托一宝珠,其余三爪踏祥云。柱下女像面身向东,双手于胸前笼袖中。右柱龙头下尾上,头上仰向西南,前爪踏祥云,后爪向上托祥云。柱下男像面身向东南,双手于胸前合十。

      南面左柱,龙尾上头下向东,前爪踏祥云,后爪托祥云。柱下男像,面身向东南,左手于胸前持拂尘,右手置胸前。右柱龙头下尾上,张口怒目,口衔宝珠,爪踏祥云。柱下男像,面身向南,双手于胸前托宝珠。

      西南左柱,龙头下尾上,头上仰向北,爪踏祥云。柱下男像,身饰飘带。右柱龙头下尾上,头上仰向东南,爪踏祥云。柱下女像,双手于腹前捧宝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