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J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31(2000)04-0141-03 秦始皇陵兵马俑与汉阳陵彩俑是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相继面世的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前者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后者则被赞作“东方维那斯”。多年来,研究者对秦俑和汉俑各自的艺术特色,曾从不同的视角做过不少有益的研讨,但对二者的比较研究,似乎并不多见。笔者不揣浅陋,试图在这方面做些探索,以求教于贤达。 一 历史上有“汉承秦制”的说法,其中也包括艺术品的制作在内,这正如学者指出的那样:“汉俑的陶塑艺术直接受秦俑艺术影响”;“汉景帝距秦亡不远,相隔只有50年时间,艺人的传授不过跨代,甚或还是当年的修陵人。”[1](P195)惟此,比较秦兵马俑与阳陵汉俑的艺术特色,首先需要找出二者一脉相承的地方。据我肤浅的考察,觉得它们艺术特色的相同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写实主义手法的运用。秦俑运用写实主义手法,早已是人们的公论。而最能说明这方面意义的依据,莫过于秦兵马俑与真人真马同大的事实。有研究者甚至从现代解剖学的角度进行考察,指出“秦俑形体的比例基本适宜、合度”,“细部的刻画也符合解剖学原理”[2](P240)。艺术品如此细腻地仿真,无疑是写实主义手法的典型运用。阳陵汉俑从整体塑造来看,其合乎人体与动物体的比例,体现出了一种艺术的求真精神。制作者还别具匠心,特意为陶俑安装上能活动的木制双臂,并着衣施彩,力求逼真。这种极力仿真的做法,在一些细微之处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如头发束敛以“陌额”,小腿著有“行縢”等等。诚如学者所指出的:“以高度成熟的写实主义手法塑造活生生的艺术形象,是阳陵汉俑最大特色之所在。”[3](P6) 其二,重视头部塑造。头部是人体或动物体最能传达情感和特征的部位,通常都是艺术家努力表现的关键地方。无论是秦兵马俑,抑或是阳陵汉俑,对于头部的塑造,皆给予了特别的重视。大家知道,秦俑头的塑法是最复杂的,而且技艺多变。其“先借助于模作出头的粗胎,堆塑出后脑勺,贴接上耳杂,捏塑或把模制的发髫贴接于头的右侧,再精工刻画眼、眉、口、胡须等细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2](P240)。如此复杂的工艺流程,说明了制作者对头部塑造的高度重视。对于马头的塑造也同样重视,就连马的牙齿这个相当隐蔽的末节亦颇费匠心地雕了6颗牙,以示马正处于青壮期。阳陵汉俑继承了秦俑这一传统,于“头部的刻画尤为精到,五官周正,表情愉悦,反映了个个具有不同的性格和气质”[3](P6)。阳陵动物俑的塑造也有同样的特点,如“牛头的塑造,更为精彩,上阔下狭,颊似斧砍,吻如圆椎,有棱有角”,“眼如铜铃”,“嘴角下弯,鼻孔张大”[3](P6)。制作者仅仅通过牛头,“就把牛那种憨态十足、力大耐久又有点倔强的性格和盘托出”[3](P6)。 其三,适度的夸张。夸张是艺术家最常使用的表现手法。秦俑和汉俑的制作者,都善于抓住关键性部位,给予适度夸张,以突现主题。众所周知,东方人面部轮廓较平,眉毛几乎没有什么厚度,如果完全按照真实的眉骨眉毛塑造,势必平和圆润。这样近看尚可,远看则模糊不清。秦俑制作者在这里采用夸张的手法,加大眉毛的厚度,把眉骨塑得棱角鲜明。如此一来,便把面型显示出来,“近看觉得细致,远看面目明快、清晰”[2](P238)。其他像胡子等的塑造,也采用了夸张手法,或让它飞起来,或让它立起来,或让它翘起来。“这种夸张使人并不觉得不真实,反而感到人物的性格鲜明、突出”[2](P238)。如上述秦俑那样的适度夸张,在阳陵汉俑中也屡见不鲜。像人耳朵高于连接双眼的延长线,腰、腹、股的长度被相应加大等,都是很突出的例证。“这样做的结果,既避免误视,也收到了像戏剧人物画眉、描眼那样的艺术效果”[1](P192)。 其四,塑绘结合。秦后马俑和阳陵汉俑作为古代绝塑,均还具有塑绘相结合的特点。今日重见天日的秦俑,呈一种青灰色,但在2000多年前埋入地下时其色彩却非常鲜艳夺目。根据秦俑上残存的彩绘颜料分析,其使用的是矿物颜料,有朱红、大红、紫红、粉红、深绿、粉绿、紫、蓝、中黄、橘黄、赭、黑、白等颜色。整个秦俑的制作,由雕塑、烧制、彩绘三道大工序完成。“秦俑彩绘具有中国传统彩绘的风格,即大红大绿,色泽鲜艳,对比强烈”。[4](P1132)阳陵汉俑的色彩保存较秦俑要好得多。其颜面、躯干、下肢皆为橙红色,有如人的肌肤;头发、眉眼、胡须、瞳孔为赭黑色。从工艺流程来看,汉俑制作与秦俑制作基本相近,塑、绘皆为关键工序。本来塑、绘皆是单独的艺术手法,各自完全可以成就作品,但秦汉艺术家把二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了我国雕塑艺术不同于西方的独特传统。研究者曾指出,阳陵汉俑的个性获得是靠“塑”,而赋予神采则是借助于“绘”来实现的[1](P192)。 其五,群塑的形式。无论是秦兵马俑还是阳陵汉俑,皆以群塑的形式出现,这与西方雕塑艺术多为个体作品的形式迥然不同。秦兵马俑数量之多,为世罕见。仅1号坑就埋藏着兵马俑6000余件,组成一个由战车、步兵相间排列的长方形庞大军阵。像这样的群塑形式,在西方雕塑史上是根本找不到的。研究者认为,秦兵马俑“开创了我国雕塑史上纪念性大型群塑的先河”[2](P233),极是!汉阳陵的考古工作虽还没有全部完成,但从南区从葬坑已发掘的1100平方米的6个小坑内(仅占南区从葬坑总面积的1/13)出土彩俑600多个的情况来看,汉俑和秦俑一样,亦为群塑的形式,则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