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米兰佛寺“有翼天使”壁画问题的讨论

作 者:
王嵘 

作者简介:
王嵘 新疆文联

原文出处:
《西域研究》

内容提要:

本文对新疆米兰遗址出土的“有翼天使”壁画的题材、风格等问题进行探讨的同时,在对中外学者不同学术观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有翼天使”壁画是佛教题材,但它具有犍陀罗艺术风格,这证明文化交流是双向和有取舍的。


期刊代号:J7
分类名称:造型艺术
复印期号:2001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K87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743(2000)-03-0050-09

      斯坦因由于20世纪初在新疆的考察发掘,在世界上引起轰动,为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同时,也在考古史上引起了一桩桩公案,被中外人士议论了近一个世纪。关于米兰佛寺“有翼天使”壁画问题的讨论,就是一桩有关学术观点的“公案”,因而值得学界格外关注。

      1906年12月,英国探险家和考古学家奥里尔·斯坦因第二次来新疆考察。在若羌县东北部约50公里的磨朗遗址(即今称米兰遗址),他从一座塌毁的佛塔环行过道护壁上发现了一批有翼人物半身画像,另外的佛塔也有带翅的人物画像,但都已破碎。最后将七幅较完整的被斯坦因称为“有翼天使”的画像带走,现存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

      

      1921年斯坦因在考察报告中刊布了这些“有翼天使”壁画图,还在他1932年出版的《西域考古记》一书中说,从这些“有翼天使”的希腊式佛教造像的形式来看,“磨朗护墙板上这些画像必须追溯到希腊的神话,以有翼的爱罗神为其直接的祖先。”他不仅认为这些“有翼天使”是从希腊神话里爱罗神演变而来,而且还认为是“借自基督教造像”。后来,斯坦因又将“有翼天使”与佛教中的护法神“乾婆”联系起来进行考证。(注:《斯坦因西域考古记》,向达译,中华书局,上海书店,1987年,第85—86页。)

      1932年,我国学者黄文弼考察了米兰,他在1948年发表的《罗布淖尔考古记》中,对斯坦因关于“有翼天使”与印度佛教中飞天的联系提出质疑。

      1962年,北京大学阎文儒教授在《就斯坦因在我国新疆丹丹乌里克、磨朗遗址所发现几块壁画问题的新评述》一文中指出:“如果要追溯这些有翼神像的来源,与其说是渊源于希腊,还不如说是渊源于汉画像石中的‘羽人’。很难想象,在佛教的支提窟中,有希腊神话上的‘爱罗神’画像。”从而认为斯坦因“强拉西方的古代神话于佛教艺术题材中,以致混淆了许多人的观念。”是“由于他们抱有偏见。”(注:《现代佛学》1962年第5期。)

      1989年秋天,新疆文物考古工作者在考察米兰佛寺时,又发现了两幅并列的“有翼天使”画像。其位置也在佛塔回廊的护壁上,画像风格与斯坦因发现之“有翼天使”大致相同。这两幅画像的发现,又激发起人们对“有翼天使”问题的兴趣,相继的一些学者发表与斯坦因迥异的学术观点。霍旭初、赵莉的《米兰“有翼天使”问题的再探讨—兼谈鄯善佛教艺术的有关问题》,就是颇具代表性的一篇。(注:霍旭初、赵莉:《米兰“有翼天使”问题的再探讨》,载《段文杰敦煌研究五十年纪念论文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与此同时,从本世纪初至今,也有不少中外学者赞同斯坦因的学术观点,对他所作“有翼天使”的解释给予肯定,并从历史和艺术的角度对其理论进行补充和完善。

      关于“有翼天使”及斯坦因在米兰等地发现的绘画、雕塑作品的讨论,对研究东西方文化交流史及与此相关的西域绿洲文化的渊源发展至关重要。为了助益于相关问题的澄清,有必要在此作进一步的讨论。

      一

      光绪三十二年(1906)的岁末,斯坦因在米兰进行发掘。他随手就发现了佛寺中废弃的具有希腊艺术风格的佛像雕塑,只不过这巨大的泥塑佛陀早已身首异处。最使他惊喜的是,在一座塌毁的窣堵波(佛塔)基座圆形走廊的护壁上,露出精美的“有翼天使”绘画,他禁不住向自己提出这样的发问:“在亚洲腹部中心荒凉寂寞的罗布泊岸上,我怎么能够看到这种古典式的天使呢?”他非常兴奋,来不及使用工具,仅“用光手”逐一清理,仔细观察,就立刻感觉到在昆仓山南北各处所看到的美术作品中,“这些壁画的构图和色调最接近古典的作风,完全睁开的大眼灵活地注视,小小微敛的唇部的表情,把我的心情引回到埃及托勒美同罗马时期木那伊墓中所得画版上绘的希腊少女以及青年美丽头部上去了。”(注:《斯坦因西域考古记》,向达译,中华书局,上海书店,1987年,第83页。)

      在斯坦因看来,这些“有翼天使”不仅有明显的希腊古典风格,而且还是“借自基督教的造像”。经过比较考证,斯坦因将米兰废弃的时间,确定在尼雅遗址同时的“公元三世纪终了或其后不久”。(注:《斯坦因西域考古记》,向达译,中华书局,上海书店,1987年,第84页。)

      米兰佛寺保存的所有绘画,表现的都是佛教故事,对此斯坦因很肯定,因为他还发现了其他一些绘画,如佛和六位弟子图。可是从其构图和色调来看,虽然题材是佛教的,但“美术表现的细微处却全是得之于希腊的模型”。例如佛和六弟子大而直的眼睛,同中亚一带绘画中长而歪斜的眼睛不同。还有衣褶样式以及手从袈裟里伸出来作曲指姿式等。在绘画技术上,表现肌肉时利用光与影这种希腊古典美术通常的画法。

      七幅“有翼天使”绘画,外表有一种“天国博爱的和谐力量,面部表现有种强烈的个性”。关于“有翼天使”护壁板位于过道墙壁稍下部分的问题,斯坦因认为其“地位合适,天使扬起的注视,与绕塔右旋的信徒的眼光恰好相对。”(注:《斯坦因西域考古记》,向达译,中华书局,上海书店,1987年,第85页。)因为这些“有翼天使”的造像形式是“希腊式佛教美术”,所以斯坦因认为必须追溯到希腊神话,并应“以有翼的爱罗神为其直接的祖先”。同时他也承认,因经过中间的过程,当然也受有东方观念的影响。但他还是认定,这些“有翼天使”画像与古基督教派中的天使有一种亲属关系。这些希腊、罗马神话中的爱罗神成为米兰“有翼天使”画像的原因,斯坦因认为是不难解释的。因为犍陀罗派希腊式佛教画像是从有翼的爱罗神“抄袭”来的,用在佛教中代表印度传说中的乾达婆之类的飞天。他还说,你在米兰寺院看见这些如同在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以及波斯西部见到的有翼画像,如果你仔细询问该寺院的守者,斯坦因断言“守者一定能立刻告诉你那些是犍(乾)达婆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