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两课”教学面临的新挑战及其应对方略

作 者:

作者简介:
钱焕琦,南京师范大学

原文出处:
高校理论战线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1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两课”教学面临的新挑战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需要理论创新。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苏联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经历了辉煌之后,一下子跌入了谷底。面对这种黑云压城的局势,不少人由于缺乏思想准备,对社会主义产生了动摇和困惑。“社会主义大失败”的舆论甚嚣尘上,西方政治家预言中国也会紧步东欧和苏联的后尘。面对苏联东欧剧变的严峻形势,中国共产党处变不惊,领导中国人民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情况下,在中国大地兴起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潮,国内生产总值连年高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今天,改革开放的一些成功经验仍然需要我们去概括和总结,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仍然需要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去认识、作出回答。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需要哲学的概括和解释。从一定意义上说,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与他们始终站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是分不开的。如今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同样离不开对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把握。因此,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进一步证明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并用马克思主义这一普遍原理去概括和解释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是对“两课”教师的新要求。

      全球化进程需要科学认识。一般意义上的全球化,应该是指由于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迅猛发展,导致运输和通讯成本的大幅降低,从而直接推动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和高新科技的广泛扩散与辐射,使整个世界经济空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那么,如何正确认识全球化进程,如何把握其实质?随着西方全球化的扩展和深化,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当年未曾预料到的一些变化,提出了一些新的重大课题。符合第三世界发展实际的正确理论, 需要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的艰辛实践和成功创造,需要有良知、有责任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理论家的总结、提高与创新,同样需要全体“两课”教师的努力。

      网络文化的冲击需要我们占领阵地。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两大技术为物质基础的互联网正在成为青年接触世界、把握人生的主要渠道。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对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面对这一挑战,只有“充分利用、积极建设、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主动地占领网络阵地。为此,教育部已下发了《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对在网上开设“两课”教学辅导与答疑等栏目、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推进邓小平理论三进等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教育对象社会构成及其需要的多样化需要加以引导。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对象的社会构成日益多样化,学生的家庭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地区、城乡差别依然存在,学生的家庭成员所处的工作岗位、所在经济实体的所有制形式、社会生活的方式都趋于多样化,因此不可避免地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形成冲击。面对受教育对象思想、观念、行为方面的多样化,“两课”教师只有深入地了解学生,才能灵活多样地探索和运用教学手段,有的放矢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道德教育。

      当前,深入了解学生、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两课”教学,尤其要和素质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而素质教育也需要“两课”的全面介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新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在素质教育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并明确提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重要地位。“两课”教学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构建了理论基础,但“两课”教学不应孤立地进行,而应把它放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整体建设之中来考虑,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抓好队伍建设,全面促进“两课”建设上水平

      时代的挑战,向“两课”教师提出了无法回避、不可推卸的任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时代感,使理论之树长青。“两课”教师应鼓起勇气,以战斗的姿态、科学的态度,解放思想,面对现实,迎接挑战。目前应对的主要方略,就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全面促进“两课”建设上水平。

      第一,明确“两课”的学科性质。从学科建设的高度加强“两课”建设,是“两课”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从根本上提高“两课”教学质量的措施。从1998年4月确定的新的“两课”设置方案来看,课程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主题的课程设置,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课程。这个层面的课程强调了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使他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基本内容,是他们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理论基础。第二个层面,是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主题的课程设置,或者说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两个伟大理论为主题的课程设置,即“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邓小平理论概论”等课程。这个层面的课程突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个层面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来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为主题的课程设置,包括“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等课程。这个层面的课程强调了学习马克思主义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来认识当今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法制观念。这三个层面的课程,是“两课”课程设置以来课程体系中比较科学的、严谨的结构,这一结构反映出了极强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基础性和应用性、独立性和综合性,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性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