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与对策

作 者:

作者简介:
汪志强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

原文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1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21世纪的曙光已经跃出地平线。进入新世纪,世界经济正在继续走向全球化,其动能之强劲,沛然而不能止。全球化最直观地从经济领域表现出来,并渗透到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等诸多领域,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地球的面貌。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必然给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

      全球化对新世纪思想政治工作的严峻挑战

      全球化既是一种客观事实,也是一种发展趋势,无论承认与否,它都无情地影响着世界的历史进程,它有如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又给我们带来严峻的挑战。

      (一)全球化对我国民主政治的挑战

      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看来,全球化不仅仅是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相适应的经济关系全球化,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所谓的“民主政治”全球化。随着“冷战”的结束,在西方国家里产生了严重影响国际进程的“新干涉主义”,它凭借全球化趋势和西方国家经济文化的强势地位,认为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等等是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美国国务院1999年人权报告导言》鼓吹,在全球化过程中至少存在三种世界性语言:金钱、因特网以及民主和人权。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大肆宣扬“人权高于主权”,将所谓“人权”、“民主”等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扯在一起,借人权之名,行霸权之实。因此,他们利用中国改革开放的机会,加强反共宣传和思想渗透,并企图通过经贸活动向中国政府和人民施加压力,达到在中国推行西方的“人权”标准和政治制度的目的,促使东西方经济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融为一体,最终使中国倒向西方。

      (二)全球化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

      信息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成果之一。冷战结束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其科学技术和文化设施的优势,加强了文化扩张和渗透的全球攻势,力图控制文化资源和市场,向其他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进行文化倾销。因特网的出现,使地球上的人们在虚拟现实中有了“天涯若比邻”的真切感受,因此,被人称为第四媒体的网络自然而然成为西方国家进行文化倾销、推行文化霸权主义的最有力工具。他们利用网上优势在世界范围内全方位、全天候地推销自己的价值标准、意识形态、文化理念,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推行其价值观念。美国总统克林顿去年就美国众议院通过的PNTR后发表的讲话耐人寻味,声称美国向中国出口的不仅仅是物质形态的产品,还有他们真实的价值观。目前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既不是它的高新技术,也不是享有盛誉的军火,而是流行文化,通过其文化产品的输出对我们的民族文化产生覆盖、侵蚀的作用。因此,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各种手段利用因特网输出西方思想体系中的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消极颓废的人生哲学,企图以此来消解我们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的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

      (三)全球化对爱国主义的挑战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热爱祖国的河山、文化、民族优良传统,维护祖国独立与尊严的一种深厚感情。伴随全球化而来的是西方国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形成的爱国主义的非难与责备。毋庸置疑,经济全球化顺利进行的秩序保障是民族国家主权的部分让渡,然而,这种主权的让渡从一开始便产生了异化的倾向,即少数发达国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主权的分割、攫取。在这场主要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订立规则的游戏中,广大发展中国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必须和国际惯例“接轨”,与国际规则、国际运行机制协调甚至于妥协和让步。与此同时,西方的战略家们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极力在世人面前造成一种印象,似乎全球化到来之时,正是世界大同之日,毋须再提民族主权和国家利益,把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不屈服于西方的压力、维护自身独立和主权的正义行为诬蔑为“极端民族主义”。因此,全球化通常与“地域性民族国家的危机”紧密相连,爱国主义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全球化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保证我们党始终实践“三个代表”的必然要求。面对全球化的强劲势头,思想政治工作在突出其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同时,还必须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必须在全社会进行共产主义的理想教育

      提倡在全社会进行共产主义的理想教育,决不是老生常谈。在当代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正确的思想观念是整个社会思想的主流,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在世界全球化的今天,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和思潮甚嚣尘上,导致一些人思想混乱,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产生怀疑、动摇甚至否定,转而崇拜西方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特别是苏联、东欧社会主义事业瓦解以后,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家、思想家弹冠相庆,认为社会主义已经走到了尽头。因此,对全体人民进行共产主义的理想教育就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使我们的人民懂得,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将来实现共产主义,这是我们民族和国家发展的方向,这个方向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如果在思想上动摇了这些根本东西也就动摇了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就必然会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要使我们的人民明白,全球化的过程,不仅仅是东西方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也不仅仅是东西方多彩文化的互动与碰撞的过程,更是东西方两种社会制度的短兵相接的过程。“一球两制”的客观性、“与狼共舞”的现实性,决定了我们思想政治工作中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的长期性。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为此,必须开展以建立精神家园为宗旨,以日常健康、充实的精神生活为基础的理想教育。邓小平同志特别重视全民的理想教育,他认为在“四有”中最应强调的是有理想,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他指出:“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江泽民更进一步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要教育人民,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艰苦奋斗,绝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轻松与马虎,“理想就在岗位上”、“信念就在行动中”。通过共产主义的理想教育,把全国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事业中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