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德育的经济功能

作 者:

作者简介:
谭变娥 山西省忻州师范学院

原文出处:
《前进》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1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新世纪将要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世纪之初,重新审视德育的价值功能,培育德育新观念,开拓德育新领域,对于培养适应新时期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实施以德治国的方针,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所谓德育,是指教育者用一定的思想观点、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被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谓德育功能,是指教育者在培养被教育者品德活动中产生的现实或后续作用。长期以来,人们把德育功能主要定位于政治倾向性方面,甚至把德育等同于政治教育,用简单的说教代替德育,对德育功能的认识和理解停滞于表层现象和形式,在实践中违背德育活动规律,致使德育工作收效甚微。我们知道,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三者在德育活动中各具功效,不可替代,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德育内容的有机整体。

      德育功能是多元的,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传统传承功能,完善人格特征、促进人身心协调发展的功能,以及调节功能等。其中,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是两大主要功能,而这两大功能又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并与其他功能互为联结,互相渗透。在生产力不发达时,政治功能更为显著,而社会生产力水平越高时,德育的政治功能越发倾向于经济性。当前,信息、经济全球化,整个世界缩小成一个地球村。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加入WTO的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是今后相当长时期教育战线最大的政治任务。德育工作就是要结合这个实际,突出这个核心,在尊重人性的基础上把道德、思想、政治教育同市场经济密切结合起来,推动社会的经济改革和发展,实现德育的经济价值,这正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显著特点之一。

      德育活动本身不直接参与生产过程,德育的生产性必须通过劳动力的中介作用并同一定的物质生产过程相结合,方能产生其经济价值,而德育经济价值的实现又跟智育和体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智育和体育是德育经济价值实现的基础、条件、信托,离开智育和体育,德育的经济功能就很难实现。德育在智育、体育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它制约二者能力形成的状况和经济功能实现的程度。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劳动力的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每个劳动者必须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而由智育和体育形成的人的劳动能力具有工具性特点,这种能力的使用和发挥程度,受德育过程所形成的人的品质的影响。这是因为:人的脑力和体力受高层次活动的支配,即受人的道德价值、思想意识和政治观念的约束,它是人的一切行为的中枢,是指挥、协调和控制人的一切活动的核心,人的各种行为都摆脱不了这种控制模式,这正是德育经济功能所产生的原因。

      那么,德育的经济功能是如何实现的?笔者以为,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1、培养劳动能力。人的教育过程是劳动力的造就过程。在劳动力造就过程中,智育和体育解决的是技能和体能问题,德育解决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是立场、观点、方法问题,是思想品德、作风意识、行为习惯、为人处世等对己、对人、对国、对社会、对自然的准则和态度问题。德育的这种特征,在新的时期、新的历史任务面前,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常说,当代各国之间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剧烈程度是空前的。在汹涌澎湃的科学技术发展大潮面前,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健康的心理品德、完整的人格特征,缺乏追求、掌握、运用、创新科学技术的强烈愿望和抱负,缺乏为祖国攀登科学高峰的雄心壮志和坚定的行为,缺乏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就不可能在科学前沿占一席之地,就有被时代远远抛在后面的危险。落后就要挨打,就要受制于人。而科学技术愈发展,社会愈要求人们具有更高的责任心和正义感,有更深厚的热爱自然、热爱人类的感情。这是给人类和社会创造经济价值,趋利避害、造福人类的前提和保证。而这些方面,正是德育所要完成和解决的任务。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情境、德育过程的创设科学与否、质量如何,直接影响上述诸方面的效果,它体现出德育经济功能的潜在性。

      2、调动人的劳动积极性。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掌握了一定科学知识和有一定体力的人,而人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其劳动态度是不同的,因而创造的劳动价值也就不尽相同。尤其是当劳动者个人意愿和社会需要相冲突时,他会拒绝从事某种劳动。这时,即使本人劳动能力很强,其劳动价值依然等于零,甚至是负效益。我们知道,人除了条件反射行为外,其绝大多数行为是由思想支配的。而解决劳动中的思想问题,正是德育工作者所要做的工作。教育者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设计特别的教育方案,对劳动者进行精心的疏导和激励,可以帮其解开思想疙瘩,转变劳动态度,使他们自觉遵守劳动纪律,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增强责任心,从而使生产或实验高效而充满活力,——这些,是形成现实生产力的必要条件。这样,往往会产生直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

      3、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表现出一系列新的趋势。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引发了全球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的大调整。资源型经济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资源优势的经济意义逐渐减少,知识、信息等无形资产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无论是对于落后国家还是落后地区来说,只有摆脱传统的资源型发展模式,大力开发和充分利用知识资源,才有可能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避免沦为依附经济和边缘经济。然而,知识的掌握和利用、信息资源的产业化、科学技术的发明到生产应用等无一不是不断创新的实践活动。没有一大批高新科技人才和他们的能动的开拓性劳动,是绝对做不到的。而开发劳动者的潜能,调动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正是德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