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坐标体系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振忠,南京政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著有《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学》《高技术局部战争军队宣传工作研究》等。南京政治学院 进修系,江苏 南京 210003

原文出处: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所谓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坐标体系,就是指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所赖以存在的主、客观条件。这些条件包括:国际政治格局的重大变革,世界新军事革命浪潮的冲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实际的制约,我军“三化”建设的新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变化。它们既是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也是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大任务。仔细研究这些条件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对于军队思想政治建设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理论影响。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1 年 05 期

字号: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的组合构成了该事物的“坐标体系”。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今天我们研究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其基本依据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和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即“坐标体系”发生了变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就必须研究影响制约改革的主、客观条件。

      一、国际政治格局的重大改变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官兵抵制西方分化、西化的斗争中有自己的优势,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国际政治格局的现状,对我军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

      其一,资产阶级政治观、价值观和建军思想的渗透日益严重,抵制资产阶级影响的任务相当繁重。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改变,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我军的分化西化,无论从范围上看还是从手段上看都是变本加厉。特别是在意识形态方面,它们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军力和发达的科学技术力量,通过非法的与合法的、秘密的与公开的,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等各种各样的渠道和手段,宣扬资产阶级的政治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已经对官兵的思想观念构成了现实威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上和军队内部一度流传的某些观点,如多党制、军队国家化、趋同论、淡化论、自我设计、人权高于主权等等,其根源都来自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渗透。这些东西,远比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危险得多。有人把它比喻为人的神经系统的慢性中毒,开始不知不觉,变起来潜移默化,关键时刻恶性发作,对我军官兵,特别是文化素质高的青年官兵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在这样的格局面前,军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和策略,引导官兵更加有效地抵御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进攻。

      其二,资本主义的相对发展与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现状对官兵的信仰造成巨大冲击,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面临严峻挑战。解决“四信”即解决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对共产党的信任,是我军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课题。这类教育的说服力和效果,战争年代不成问题,建国初期不成问题,“文革”时期甚至也不成问题。但不得不承认,改革开放以来成了“老大难”问题。二十多年来,有关的教育搞了一遍又一遍,效果却不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国际政治格局的重大改变是主要原因之一。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强烈的能动作用。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后的一百多年,共产主义一度风靡整个世界。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展现的那种人吃人的社会现实;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诞生和发展;各国共产党人那种为革命理想前赴后继、无私奉献的光辉形象,为“四信”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说服力。在这样的社会存在面前,思想政治教育一点就通、一拨就明、一呼百应就毫不奇怪了。但是,从六十年代开始,国际政治格局开始发生变化:社会主义阵营出现分裂,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潮,我国发生了文化大革命的浩劫,进入九十年代以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而在这一个时期,资本主义则利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获得了相对发展,综合国力全面提高,军事实力空前膨胀,造成了今天这样的政治格局。应该说,当今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社会发展的规律就是波浪式推进、螺旋式上升。但是,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却给人们的眼睛蒙上一层迷雾,加上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推波助澜,使“共产主义灵不灵、社会主义行不行”的疑虑长期萦绕在人们的头脑之中。在这样的社会存在面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大大增加,加上我们的理想信念教育内容陈旧,形式呆板,其说服力和有效性就可想而知了。作为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问题在于讲什么、怎么样讲,才能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说服力。这确实是当前国际政治格局给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一道难题。

      二、世界新军事革命浪潮的冲击

      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前后的新军事革命对我军的冲击是全方位的,它包括政治、军事、后勤、技术等方面。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形式首当其冲。

      其一,新军事革命首先是观念上的革命,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如何引导官兵更新观念的紧迫课题。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固守陈旧的思想观念,在新军事革命面前就会陷入被动。而新军事革命带来的观念更新任务相当繁重,《跨世纪的军事新观点》一书(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7年1月出版)在“战争认识论的新理念”一节中,专门分析了新军事革命产生的与传统观点相反的、违反常理常规的11个新观点。如何引导官兵破除陈旧观念,树立与新军事革命相适应的新观念,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将承担着主要的责任,面临严峻的挑战。

      其二,新军事革命对军事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在造就高素质军事人才中如何调整思路的紧迫课题。新军事革命的构成要素很多,其中关键性要素有军事理论、组织体制、指挥控制、武器装备等。而这些要素,都离不开受过良好的教育、对作战理论和高技术装备有高度理解力、士气高昂的高质量人才。正如西方一位军事专家指出的那样,未来的军队将是由科学家、研究员、工程师和技术员为主组成的专业化、职业化的军队,带计算机的士兵多于带枪的士兵这一天就要到来。中央军委着眼于新军事革命对军事人才的要求,提出了在教育训练中全面提高官兵素质的指导原则。1999年全军政工会《决定》将这一原则具体化,提出了“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造就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军事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官兵”的要求。而在这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无论从认识上还是从实践上都有一定的差距,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含量、信息含量不高,缺乏吸引力,影响了教育效果。因此,全面理解、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增加教育内容的知识含量和信息含量,以适应新军事革命对军事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必须思考的问题。

      其三,新军事革命包括军事技术的革命,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成果,改进教育的方法、手段的紧迫课题。新军事革命的先决条件是高新科技成果应用于军事领域,重要标志是武器装备的电子化、智能化。这不仅对军事指挥、军事装备的现代化提出了挑战,而且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的现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我军靠“一张嘴、一支笔、一页纸”搞教育的状况必须改进。否则,不仅不能发挥服务保证作用,而且有可能在高技术战争中陷入“传不出、听不到”的境地,造成教育信息的中断和教育对象的失控。因此,如何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是一个急需探索的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