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思想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1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随着“以人为本”的思想观点在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流行,经常在报刊上看到有关企业和企业家强调“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性,介绍“以人为本”的管理经验。但是深入研究一下,到底“以人为本”的含义是什么,怎样才算“以人为本”,恐怕大家的回答会是各种各样。因为在现有的辞书或辞典中,很难见到有关“以人为本”的词条,更缺乏完整的权威性解释。为了理解和实践以人为本的思想,使之在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笔者联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企业管理的实际,想就此谈点肤浅意见。

      首先,以什么人为本?

      从现实中的企业管理文化来看,要想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就有一个以什么人为本的问题。比如,从企业领导到企业员工,从个人到集体,都是一般意义上的人。那么,在一定时空中主要以哪些人为本或者说以人为本的重点对象是谁?如果以人为本中的人泛指企业中的所有成员,即把所有成员作为以人为本的客体,那么谁又是以人为本的主体,也就是说,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怎样体现以人为本?弄清这个问题,无论是对于以人为本的深入研究,还是对于在企业管理中更好地发挥以人为本的作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企业领导者把以人为本中的人视为职工群众,通过尊重、理解和关心职工群众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也有少数企业领导者把以人为本视为以“己”为本。企业管理中无论大小决策,不仅不同职工群众商量,甚至同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也不商量,典型的一言堂作风。在他们眼中,以人为本中的人,就是指他自己本人,本人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具有说一不二的绝对权威。很明显,这是有悖于以人为本精神的。因为以人为本,重点是以企业职工群众为本。从个人和集体(大多数人)的关系上看,以人为本要以大多数人为本。诚然,企业领导者是企业的核心与灵魂,作为企业职工群众,应该尊重、理解和关心企业领导者,以企业领导为本。作为企业领导,则要尊重、理解、关心职工群众,以企业职工群众为本。正如一位专家说的,“企业领导和企业职工要相互为本,重点是企业领导要以职工群众为本”。

      以企业职工群众为本,重点是经营好企业人才。一方面要有高强度的优惠政策,加大吸引优秀人才的力度,另一方面要用好人才,通过为人才提供机遇将人才留住,使有才干的职工有用武之地。正如著名企业家柳传志说的:“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人才是利润最高的商品。能够经营好人才的企业才是最终的大赢家。”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按照市场规则经营人才。据介绍,对企业与员工的关系,20世纪有所谓“屋顶学说”:员工到公司上班,领公司的薪水,公司提供许多资源,让员工在里面成长,公司替员工挡风挡雨。但缺点是员工不能高过公司,员工跟老板讲话也不能太大声。而在21世纪,员工跟公司的关系已变成“土壤学说”:公司有很多资源灌溉土壤,所有的员工在这片土壤上自然成长,接受市场经济的风吹雨打,能够长多高就长多高,最终使人尽其才,充分释放人才的潜在能量。当然,在经营人才过程中,还要讲究人才的使用效率,即智能效率,以防止窝工或内耗现象。

      为了促使和保证企业领导者和职工群众相互为本,在企业管理方式上,可以采取交互式管理模式。据专家介绍,无论是“金字塔”式组织,还是近年来开始流行的“扁平式”组织,其共同点是等级结构,管理者与执行者之间往往呈现主动与被动的关系。还有一种“交互式”组织,可以使管理者和执行者不再是对立的,而是互为彼此,在工作中不断转换着的一种职能的两种角色。在企业中,领导者如果不是把下属都看成一些没有思想的机器,那你就不要只赋予他们执行指令的角色,而要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参与思考、判断、计划……人只有真正自觉自愿地成为“参与者”,才能释放出更大的潜能。管理者要让员工们知道:上司让我知道这件事,征询我的意见,邀我参与,这是他信任我,相信我能做好,所以,我一定努力。同时做上司的也必须明白:下属未必比你差,他们会做得很出色。交互式管理实际上是在最大限度地倡导以人为本,它要建设一种环境,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所有参与者的潜能,把以人为本的功能放大。

      以人为本,除了以本企业员工为本之外,还应包括以用户为本,许多企业已经注意了这一点。海尔的“用户是衣食父母”、“用户永远是对的”等认识就是典型的以用户为本的观念。海尔在产品设计上坚持“以用户为师”的人格化设计;在制造过程中坚持“精细化,零缺陷”;在售后服务中坚持“用户永远是对的”宗旨。这些都具有示范意义。广义地理解以人为本,笔者认为还应包括企业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因为随着企业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的经营目标不仅为员工利益服务,而且要为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服务。大量企业实践证明,只有处理好企业与企业所有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并真诚地以他们为本,为他们服务,才能为企业创造出宽松环境和生存发展的机遇。

      其次,以人的什么方面为本?

      人是一个具有多重属性的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人有七情六欲,也有理想信念;有价值观,也有人生观;有经济利益,也有精神利益;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当我们在企业管理中实施以人为本时,到底应该以人的什么方面或者说以人的什么属性为本呢?

      也许会有人说,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性为本,即通过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本性要求,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标。然而,人的本性却是多方面的,最起码有人的吃喝拉撒睡等自然属性和追求在社会中自我发展的社会属性,那么到底以哪个方面的人性为本呢?即使二者兼顾,也应该有个重点。

      笔者认为,以人为本不是人本主义,不能把人看作只有生理需求的自然人。众所周知,人本主义是一种把人生物化的形而上学观点。它把人看作生物学意义上的、抽象的、一般的人,主张不联系具体历史和社会实践来观察人,因而看不到人的社会性。如果以人为本的重点是以人的这种自然属性为本,那无疑是把人看作“动物人”或“经济人”。在这种观念支配下,往往过份依赖工资、资金等外在激励手段,缺少运用文化手段,为人锻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举措。这样的以人为本不可能实现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标。因此,以人为本应该主要以人的社会属性为本,而在人的社会属性中,又要以人的理想信念为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