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要直面市场经济的“双刃剑”

——谈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的思想影响

作者简介:
课题组负责人:桂大成副书记、副研究员 执笔人:李声禄研究员 成都 邮编:610071

原文出处:
《毛泽东思想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1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世纪之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全党的一件大事,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江泽民同志要求全党要“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深入人们思想活动的新情况新特点,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办法,把工作做得更好”。最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又提出了有关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要我们“研究”这些重大问题的“规律”,“探索”其解决“办法”。江泽民同志的指示,不仅为我们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而且进行这项工作的研究是我们理论宣传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任务。

      一、我们要努力解决好这个世界性的课题

      江泽民同志在接受法国《费加罗报》社委员会主席佩雷菲特书面采访,回答关于“中国人民怎样才能在改革开放时期保持精神上的平衡”的问题时,曾指出:“中国的改革,就其引起的经济社会变革的深刻程度来说,是一场新的革命,这必然会引起人们精神世界的巨大变化。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们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坚持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以及其他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思想观念、道德风尚,是当今中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是充实的,丰富的,积极的。这为我们推进物质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此同时,江泽民同志还指出:“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对外开放的环境,国内外一些封建迷信、腐朽没落的东西会在一定范围内对人们的思想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随着科学文化和经济建设的发展,这些东西的市场必定会越来越小。当然,即使在物质生活丰裕、科学文化繁荣的条件下,也难免还会有些人陷入精神空虚甚至颓废状态。这种现象是当前中国的一些消极现象和人们中确实存在,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包括经济非常发达的国家,这种现象也屡见不鲜,这是个世界性的课题。”(注:载《文汇报》,2000年3月8日。)江泽民同志还特别提醒我们,我国当前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消极现象,“这是客观存在,我们不承认、不正视不行”。因此,解决好这个课题,是中国共产党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给予科学的回答。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证明,物质生活的增长和丰富决定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并给予深刻的影响。但是,物质生活的丰裕并不等于精神生活的进步,也不能自然而然地带来精神生活的充实。如果不是这样的认识和分析问题,就会滚到庸俗理论的泥坑中去。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那样:“把生产力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原理庸俗化,轻视、贬低甚至否认精神、社会意识、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政治的反作用,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实践上是极为有害的。”他强调,“越是经济建设和日常事务繁忙的时候,越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越要关心政治,关心人的思想和精神状态,绝不能见物不见人,甚至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世界上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现实表明,科技、经济都发展了,物质条件也富裕了,但是精神方面都存在大量的尖锐的矛盾。由于贫富差距的极大悬殊和科技发展带来的失业的心理压力等,导致了酗酒、吸毒、强奸、暴力、抢劫等极端的社会丑恶现象。尤其是日益普遍增多的校园暴力枪击事件,从而引发的青少年犯罪率的提高和社会上犯人复犯率的高居不下,使各国政府和各界有志之士极度不安。我国的发展便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一个国家要治国安邦,不发展经济不行,不建立民族的精神支柱也不行。没有自己精神支柱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我们国家实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团结,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但现实的问题在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完全导致人们思想境界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并未使封建迷信、腐朽没落的东西自动消亡,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建立起了凝聚全民族的精神支柱,并没有完全形成与时代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在思想领导里仍存有许多死角和阴暗面,这仍是当前中国必须回答的问题,而且这一问题也是带有世界普遍性的。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比资产阶级高明之处,就在于它掌握了马克思主义这个最先进的思想武器,能用马克思主义这把“解剖刀”和政治上的“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和剖析社会,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时代脉搏,总结过去,提示未来,驾驭规律,处于自觉的行动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紧密联系中国的实际回答这个“世界性的课题”中,作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同时,始终把“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在解决人们物质生活问题的同时,成功地解决了人们精神生活的问题。我们党过去不仅有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而且今天仍坚定不移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原则,更明确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所以,在回答这个世界性的课题时,我们已为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

      邓小平在1980年的一次讲话中曾谈到:“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我们在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导下,从分析实际情况出发,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搞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大大发扬这些精神。如果一个共产党员没有这些精神,就决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不但如此,我们还要大声疾呼和以身作则地把这些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中间去,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为世界上一切要求革命、要求进步的人们所向往,也为世界上许多精神空虚、思想苦闷的人们所羡慕。”(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368页。)邓小平还特别强调:“我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已经坚持用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指导整个工作;用共产主义道德约束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的言行;提倡和表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个人服从组织,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367页。)历史证明:过去在清贫而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为追求光明和进步的人们,创建了心目中所向往的“革命圣地”,创建了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的精神动力。今天,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在物质生活富裕和比较富裕的环境中,我们定能解决好精神世界的问题,使一切革命、进步的人们所向往,使精神空虚、思想苦闷的人们所羡慕,在破解这个世界性课题中作出表率和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