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高新区发展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德权(1975-),男,辽宁辽阳人,广西大学社会科学与管理学院99级硕士研究生。 广西大学社会科学与管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原文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本文从分析高新区已成为各国(地区)发展高技术及实现高技术产业化基地的趋势入手,分析在我国西部建立高新区依据,并以桂林高新区发展状况为个案作了理论和实践的探讨,提出我国西部高新区迎头赶上的一些对策措施。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经济与港澳台经济
复印期号:2001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F1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917(2001)04-0050-04

      一

      高技术一词源于美国,一般是指那些对一个国家军事、经济有重大影响,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知识密集的新兴技术群。高技术通常具有如下六大特征:高增值、高智力、高驱动、高战略、高风险、高时效。它在未来的发展趋势表现为:一是向高速度、高性能、微型化方向和适应各种极限条件下的发展;二是高技术和我们日常生活各方面的关系愈来愈密切;三是高技术将向传统产业强制渗透,促进新产业革命的到来。

      高技术产业目前还没有公认一致的定义和划分标准,但R&D的密集度作为界定高技术产业的标准被普遍接受,OECD于1986年第一次正式给出的高技术产业定义即以此为据,我国的界定高技术产业和产品时,参考了国际通行标准,但低于欧美国家标准。主要是因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有自己的特征。目前,高技术产业化、国际化已促成新的国际地域劳动分工和新型的贸易形式。原有的经济技术发展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已经被一个不平衡的高技术扩散全球网络所取代,即核心技术开发,控制区的空间集聚和全球——地方垂直标准化的生产体系。由此导致的高技术产业及其产品市场的新垄断,将使欠发达国家(地区)的常规发展战略受到严峻的挑战,在国际地位和市场争夺上则日益受制于人。

      高新区是发展高技术并形成产业开发的一种规划建设的科学——工业综合体,它往往拥有先进的物质技术基础,符合现代高技术发展特点的管理方式,特别是汇集了各类的优秀人才和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这就使高新区成为一国或地区竞逐高技术及其产业化的重要基地。195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创办了斯坦福研究园并迅速发展为举世闻名的“硅谷”,从此,各国纷纷开始大力建设各种式样的高新区。如日本的筑波科学城、英国的剑桥科学园以及法、德等国的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工业化国家如印度、新加坡、韩国、印度尼西亚等国也建立了高新区。综合当今各国的园区模式主要有:孵化器、科学园、科技工业园、高技术产品出口加工区、高技术产业地带、科学城、技术城等。建立高新区来发展高技术产业,已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高新区802个,其中西方发达国家占80%以上,如美国有358个,欧洲联盟有229个。

      二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对的国际国内形势又异常复杂。我国只有抓住高技术产业化浪潮的契机,大力发展高技术并推动产业化进程,实施进口替代和鼓励出口战略,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超常规战略相结合,才有可能在21世纪的高技术产业占有一席之地,确保在国际的激烈竞争中占有主动权。1986年3月我国提出了中国高技术发展计划,1988年8月制定了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1991年确立11种高技术产业,并相继开辟了53个国家级高新区,形成七个高技术产业密集带。通过科技计划与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的双管齐下、两翼齐飞,我国的高技术产品和高技术产业初见规模。据统计,1997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的规模约为6020亿元,占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的8.8%。

      我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的选址,基本符合国际上高新区的五项主要区位选择依据:智力密集程度,开发性技术条件,信息资源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生产和生活环境。由此,决定了我国的高新区不但在空间布局上而且在综合比较中均呈东——中——西递减的布局(见表1、表2)。再具体分析东中西各高新区,又因它们在建立之初和发展中的固有差异及战略选择问题,导致在53个高新区的综合评价中产生了发展较好和发展不良的巨大反差。其中,西部13个高新区除了西安、成都两个高新区在综合发展状况评价中排位稍靠前,余下的基本上处于末尾且有全面下滑的趋势(见表3)。

      表1 中国高新区分布表

      

      注:表中的东、中、西是按国家关于西部开发所划定的区域列出。

      表2 中国1999年东、中、西高新区发展状况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0年版相关数据计算。

      表3 1992~1994年西部高新区发展状况对照表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高技术产业与园区》列表数据整理得出。

      虽然西部的高新区面临着诸多的发展挑战,但是它在西部的建设和发展不仅符合国际国内形势需要,而且从经济发展理论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特征上,均可找到其根据:(1)高新区是地区经济布局发展的增长极。高技术产业将有可能发展成地区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从而充分发挥其前向、后向和旁侧效应,促进高新技术与工业企业和传统农业生产相结合,以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为实现区域跨越式发展和提升竞争实力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和人力储备。(2)高新区是高技术孕育和成长为产业的温床、试验田和示范基地。高投入、高风险是一些国家和地区发展高技术的两大拦路虎,为此,集中必要的人、财、物、资源,政策应有适当的倾斜和保障,有所为、有所不为地进行高新区试点和高技术产业化,是落后国家(地区)迅速提升高技术产品和高技术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从孵化、中试到走向高技术市场,高新区都是理想的物质承载体。同时,高新区成功的运作对周边社区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3)高新区是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驱动器和导航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将极大地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高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发生巨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尤其会给所谓的“夕阳产业”注入强大的物质技术支持。从而促进整体经济和各产业向质量素质型转变。(4)高新区是新型的社会组织形态和竞争战略的中枢。高新区的社会功能不亚于其经济技术的影响力。高新区的发展策略、管理方式、运作环境空间、创新精神,基本上勾勒出知识社会的轮廓,对传统社区发展有极强的吸引力和示范力,是现有社会探索未来组织形态的凝结。高新区又因其灵活的政策、实效的服务管理、高标准的技术产业选择、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对人才创业成功的巅峰般的诱惑,使它完全具备了打造基础、实现跨越的战略中枢地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