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台湾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 台湾近几年金融风暴频仍,如1998年11月,台湾因股市下跌爆发了一系列企业财务问题,产生了本土性的金融危机。1998年底以来,台湾有近20家企业集团发生财务危机,波及的银行贷款超过2000亿元,有5家金融机构先后发生信用危机。但台湾经济的基本面还是较健康。如台湾的外债仅占GDP的7%,而泰国和马来西亚的外债均占其GDP的40%以上。而台湾的经济少受冲击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资本市场较为健全。 台湾资本市场的现状是:从市值来看,近几年,台湾上市公司工业部门占50%(12%是电子业),金融业占32%(其中省属行库流通在市场上的股票并不多,而像台湾最大的银行——台湾银行,则根本没有股票在市场流通)。在工业部门中,台湾最大的三家公司如中油、台电和中华电信都没上市(若上市,无疑将提高工业部门的上市比例)。1997年,台湾的股市上涨,主要是高科技股在涨(通过资本市场筹资)。掌握庞大基金分散投资于全球各股票市场的摩根斯坦利机构把台湾的国泰人寿、台塑、南亚、三商等列为台股指数成分股。到1998年,台湾证券市场成交值在集中市场为297993.2亿元,在店头市场为561574.7亿元。 台湾资本市场的建立可追溯到1953年台湾开始进行的土改的第三阶段,为配合土改,台政府以实物土地债券及台泥、台纸、农林、工矿四大公营事业公司的股票,连同台政府所发行的公债,上市流通。并与1954年1月29日公布了“台湾省证券商管理办法”,由台湾省财政厅负责。1960年9月10日,台湾证券管理委员会成立,隶属经济部,并另聘岛内证券专家组成“证券市场工作小组”,协同建立证券市场工作。并将“台湾省证券商管理办法”修正为“证券商管理办法”,暂代“证券交易法”。1961年12月15日,台湾证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于1962年2月9日开业。证交所资本额为新台币1000万元,由43家公、民营企业投资组成。公营企业及银行占42%,民营企业占58%。交易所的业务为供给场地设备、便利证券买卖并为其清算,但本身不买卖证券,亦不代客买卖证券。 台湾的证券市场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流通市场中除了在证交所交易的集中交易市场外,还有在证券商营业处所买卖有价证券的“店头市场”,又叫柜台买卖市场(OTC)。店头市场和集中交易市场的不同点在于有价证券买卖是在券商的营业处所——店头,券商受托或是自行买卖证券,直接和买卖的对方券商议价、成交,不用再透过交易所集中交易,而且发行公司股票要“上柜”,条件限制比较宽,资本额不用太高,股权也不用分散达相当程度,适合资本额较小或股权集中于少数人的发行公司股票的交易流通。 在店头市场买卖的有价证券包括股票、台湾当局公债、公司债、金融债券及经“财政部”证管会指定在柜台买卖的有价证券。 2 台湾资本市场的发展分析 1988年3月,台北市证券商同业公会依据证管会所发布的办法,订定“证券商营业处所买卖有价证券审查准则”及“业务规则”,准许依证券交易法公开发行未在集中交易市场买卖的股票,可在证券商专设柜台进行交易,简称柜台交易。 (1)台湾股票市场的几个发展阶段 创建初期(1962年2月9日到1969年) 该时期的特点是成交量少,股价波幅小。后因台湾当局在1963年拍卖台糖股票、恰遇国际糖价暴涨,带动股份全面上扬。而当国际糖价暴跌时,台当局试图通过证券管理机构,对台粮等股票实行政策性买进,以维持股市,终因国际粮价跌势加剧,台当局只得退出证券买卖业务,停止台粮及台电股票上市交易(该公司等股票后由台当局购回)。 成长期(1970年到1985年) 股指年平均从120.12点上升到745.62点。因受台湾被逐出联合国、两次能源危机、十信、国信挤兑风波等,股市曾有大幅振荡。如在1982年景气低迷,台对外贸易出现1976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岛内需求疲弱,投资意愿低落,企业经营困难,上市公司税前纯益大减,股指连续下挫,交易萎缩。全年股票市值低于面值的上市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的约1/3。 狂飙期(1986到1989年) 1987年,台湾戒严令与外汇管制均解除后,股市全面飙涨,股指于1987年7月25日冲破2000点,同年8月31日冲破3000点,9月24日冲破4000点,10月1日收盘指数为4673.14,后由于台“财政部”通过提前发行公债,“国营事业”选择适当时机抛盘,加上纽约股市于同年10月19日暴跌,造成人气全无,股指一路下泻到10月30日的2722.32,后台当局通过调高融资比率、降低手续费等措施,才逐渐稳住股市。 在1988年、1989年,股市才出现类似涨跌幅度较大的形势。到1989年6月19日达10105.81点。 盘整期(1990年以后) 本期受台湾政局影响及岛内外经济不景气影响,股指曾暴跌1万点,后进入盘整阶段。 台湾新上市发行公司从1987年到1998年,其资本额的成长率每年几乎都在20%左右,是台湾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本动力。由于台湾中小企业所占的比例相当大,如未上市上柜的公开发行公司数在1998年已有1810家,故未来台湾新上市公司的数目与资本额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