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以来海南宏观经济运行特点及相应的政策效果

作 者:

作者简介:
林保松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 地址:武汉市武昌喻家山路经济学院(东)7栋4层

原文出处:
《特区经济》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经济与港澳台经济
复印期号:2001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经济以年均9%以上的实际增长率调整增长,在这一背景下,海南经济也得以较快发展,特别是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后,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12.9%的增长率高速增长,为海南经济起飞和科技进步以及市场化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作为全国经济的一部分,海南经济运行也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且起落幅度较大,呈现出独特的运行特点。

      一、改革以来海南经济波动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与全国经济运行周期相比,改革20年来海南除1983年经济突然大幅度下滑且逆全国性上升周期外,整个经济运行所经历的几番大起大落以及近两年来出现的萧条或衰退特点,均与全国经济周期类似。但是,海南同时也显现出一些与全国性经济周期不同的特征:一是经济波动的幅度较大,且高于全国波动水平。如第一周期和第三周期的扩张阶段谷底年份与峰顶年份经济增长率的波幅,1980~1983年为15.1百分点,1989~1992年为34.5个百分点(为便于比较分析,海南1983年的大幅下滑情况忽略不计),分别高于全国同一周期同类指标的5.1和25个百分点;而收缩阶段经济增长率的波幅,1984~1986年为-8.2个百分点,1992~1995年为-35.9个百分点,分别低于全国同一周期同类指标2.2和28.5个百分点。二是尽管海南经济每一周期的时间长度与全国的一样,即平均为5年左右,但经济收缩和扩张的时间要早一年以上。如第三周期和第四周期,海南经济从1987年开始下滑,1989年到谷底,1990年复苏上升,至1992年扩张到顶峰。而全国1988年才开始收缩下滑,至1990年到谷底,1991年反弹上升,1993年上升到峰顶。此外,在第四周期中,海南经济经历了1993~1995年3年的急挫下滑后,1996年开始慢慢回升,而全国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自1993年国家实行“软着陆”相关政策后,尽管GDP增长率仍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但却逐步下降,据有关专家统计,今年前3季度我国GDP增长率为7.9个百分点,从经济整体增长势头看,年底有望止跌回升。三是就全国前3个经济周期来讲,每当经济调整发展时,都伴随着高的通货膨胀,海南情况更是如此。如1987年和1992年两个年份经济高速增长期,海南通货膨胀率也高达27.8%和23.9%,远远高于全国18.5%和13.3%的通胀率水平。可见,海南经济调整发展中所包含的泡沫成分是很大的。

      二、海南三次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分析

      第一周期:改革开放后,海南经济第一次出现快速增长现象是在1981~1982年,但是1983年海南GDP增长突然减缓,仅为5.8%,低于全国GDP实际增长率10.2%的水平。1983年经济增长率急挫的主要原因是经历前两年的高涨后,海南经济起飞所必需的交通、电力、能源等基础设施以及市场开拓能力等瓶颈因素制约造成的。应该肯定,改革开放初期,海南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相当薄弱的。那么,海南经济第一次出现快速增长的推动力是什么呢?从海南统计年鉴有关资料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得益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所带来的实惠。据资料统计,1981~1982年,海南第一产业分别以18%和25%的速度增长。众所周知,海南是农业大省,其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第一产业(农业)占绝大部分。因此,当时海南经济发展快慢主要取决于农村经济的状况。1979年年底,海南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实行,这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为发展农业和开展多种经营注入了活力,特别是1982~1983年海南率先对农产品和农副产品价格放开,使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市场需求日益旺盛。

      第二,得益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海南地方中小型工业企业的大发展。1980年,海南全岛工业企业总数为1215户,比1975年增加171户,而到1982年中小型工业企业总数已达1589户,比1980年多374户,增长30%。这些中小型工业企业涉及业务多、行业范围广,如涉及建筑、交通运输、仓储、贸易、餐饮、批发零售业等,这些企业的产值于1982年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

      第三,得益于中央对海南的政策支持。1980年6月30日至7月11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海南岛问题座谈会,会议决定,针对海南特有的自然条件和突出的经济优势,必须加快海南岛的开发建设。这样,海南开始引起国内外投资者的注意,国内外投资者投资海南的欲望逐渐增强。

      这一周期,海南的通货膨胀率并没有因为经济较快发展而上升,相反,从1980~1983年起通货膨胀率逐年下降,到1984年通胀率低于零,为-0.7%,个中原因与国家1979年实行“拔改贷”政策以及海南金融市场在改革开放初期几乎空白不无关系,即海南能得到的银行贷款资金非常少,尽管外资当时已开始流入海南,但是1981~1982年两年,海南实际利用的外资仅为192万美元,海南通货紧缩在所难免。

      第二周期:海南第二次出现经济热潮是在1987~1988年两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1.3%和10.3%,与全国GDP增长率水平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海南通货膨胀率却较高,旦增幅较大。据资料统计显示,1986年通货膨胀率为3.8%,但1987和1988年已增至9.4%和27.8%,远远高于全国通货膨胀率水平。其高通胀的主要原因是:海南建省的一、二年,即1986~1987年,中央将在海南设立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已逐渐明朗,这极大地刺激了海南经济,投资需求迅速扩张。据统计,自1983年到1987年6月底,海南岛共拥有218家与全国18个省市、15个中央部门、9所大专院校内联的企业,其中189家是在1986~1987年6月底期间成立的;两年多时间,海南投资总额中人民币46371.7万元,美元1720.5万元(其中祖国大陆投资为11968.3万元人民币和898.5万美元)。同时,外资流入海南也在加速,1986年,外商直接投资已达3037万美元,比1983年的192万美元增长了14.8倍。1988年外商直接投资已突破1亿美元大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