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进入90年代,台湾的产业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也取得明显实效。尽管台湾产业一路颠簸,但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的良好表现,确实让人们看到产业升级的优势和良好前景。然而,台湾产业升级的道路并不平坦。在取得实效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将决定台湾产业升级的最终成功与否。 进入2000年,台湾经济有喜有忧。2000年的台湾经济开高走低。当亚洲各国开始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时,台湾经济在1999年取得不错的成绩的基础上,第一季度获得了高达7.93%的增长率;然而,第二季度即下滑为5.62%;以后的情况则日显不妙,迫使台湾当局不断向下调整2000年的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值。 在台湾经济存在的问题中,人们比较担心的突出问题有三个: 第一,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据台湾“财政部”的统计,在1998年银行不良贷款比重只有1.5%;1999年陡升为5.67%;进入2000年后则继续逐季攀升,1~3季度分别为5.86%、5.93%和6.25%。当然,5%~6%的比率确实并不高,但民间则估计目前银行坏账率在10%~15%。累积的不良贷款总额已超过1万亿新台币,创历史新高。而且许多基层金融机构如信合社、农合信用部、渔会信用部的情况相当严重,至少有50家以上的金融机构已濒临破产边缘。 第二,股市问题。2000年的台湾股市真可谓开高走低,一路下泻,一跌再跌。 第三,失业率问题。台湾的失业率一直是比较低的,但近两年来逐年上升。从失业的结构上看,结构性失业的特征非常明显。 以上三个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我们不能不对台湾经济的前景担忧。银行坏账问题在股市波动的冲击下酿成金融危机可以说是一触即发。如果把股市与房市及金融状况进一步联系起来,说金融危机一触即发并不是危言耸听;而失业率的继续攀升及股市的大缩水,使岛内居民收入水平下降、收入差距扩大,导致消费意愿降低。再加上民间投资下滑,形成内需严重不足。一旦外部市场需求发生明显变化,经济增长率进一步持续下滑,必然成为金融危机爆发的催化剂。那么,新世纪台湾经济的开局将是极为不妙的状态。 从台湾经济发展的产业层面上看,有喜有忧。外贸出口一直有不错的表现。其中电子资讯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一枝独秀,是较高经济增长率的主要支撑所在;而传统产业,除个别行业外,大多数传统产业在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就一直处于比较艰难的状态。如2000年第二季度,制造业的22个行业中,18个行业的增长率低于平均发展水平。其中食品、纺织、服装、印刷、橡胶、塑胶制品等13个行业甚至出现负增长。 稍做分析我们就不难看出,台湾经济存在的上述三个突出问题,都与传统产业面临困境有关系。银行坏账绝大多数是来自传统产业,不少是大企业。像东帝士、国丰、长亿等著名企业集团都已濒临解体的边缘;虽然股市的暴跌并非仅仅是经济方面的原因,但传统产业的业绩不佳也对股市产生不良的影响。在股市暴跌中传统产业首当其冲,共有250多家传统产业股跌破面值,使传统产业进一步陷于财务困境之中。由于传统产业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通过股市筹措资金,既影响了正常的营运,也影响了企业的还贷能力,从而导致银行资金的逾放比上升。 失业率的攀升,更是与传统产业的发展状况有关。据台湾“主计处”人员称,岛内制造业1/3的就业机会是依靠传统产业。调查显示,由于企业关闭而失业的人数,2000年10月份升至9.3万人,11月份又继续增加到9.8万人,创历史最高水平。2000年前7个月停产的工厂增加7%,登记撤消的公司增加32%,而这些绝大多数是属于传统产业。至此,台湾开始进入结构性失业状态。 可以说,由于传统产业所面临的各种不良因素而引发台湾经济的上述问题,正是台湾在产业升级中未能很好地处理好传统产业的发展问题,或者说就是未能处理好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导致。新兴产业的发展固然是十分重要的,然而传统产业的顺利撤退和转型也同样是极为重要的。因为,传统产业的顺利撤退可以保证新兴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而传统产业的转型则能够保证新兴产业发展成为主导产业后,促进整个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 在台湾的产业升级初期,传统产业中的中小企业大量向外转移。其中绝大多数转移到祖国大陆,为90年代台湾产业升级的进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反之,如果这些企业不能顺利地转移,在经营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必然是大批倒闭,整个经济就会处于不景气状态,新兴产业也不可能顺利得到发展。进入90年代后期,当大量的中小企业向外转移完成后,留在岛内的传统产业中的大企业则面临严峻的挑战:第一,中小企业转移到劳动成本低的地区,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形成对岛内同类企业、产品的竞争威胁;第二,下游企业的大量外移,造成供应上的不便,刺激了当地原材料产业的发展。台资企业就地取材,使台湾岛内的上游产业面临市场萎缩的局面,至少是供应成本上升;第三,岛内新兴产业的发展使岛内的劳动成本进一步上升,把大企业的成本优势空间压缩到极限,不少企业实际上已处于无利或亏损状态。按经济规律的要求,继中小企业出走后,大企业紧跟其后是必然趋势,所以才有90年代初大企业开始到祖国大陆投资的现象。然而台湾当局推行的“戒急用忍”政策,使大企业无法顺利出走,留在岛内的状况就可想而知了。可以说这是逐渐积累酿成金融危机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