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据统计,20多年来,特区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超过30%,近年来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大大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2000年,经济特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478亿元,平均比上年增长11.84%。 我国经济特区增长速度之快,持续时间之长,质量和效益之好,在世界上是不多见的。至2000年,特区共批准外商投资43200个,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60亿美元,占全国13.2%。特区外贸进出口逐年增长,2000 年进出口总额达886亿美元,已占全国的18.7%。特区近年来还进一步加快了“走出去”发展战略,不仅使产品占领国际市场,还把更多的企业办到国外去,深圳特区已有37家企业“走出去”到国外发展。 对于经济特区在“九五”期间的发展,国务院体改办特区开放司司长金德本认为主要是完成了一个很关键的转折:因为有些优惠政策已到期或不再实施,特区主要靠积累了十几年的内在能量发挥优势,及时调整了本地区的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向高科技产业和高水平第三产业的转变;同时,各特区以高新科技产业和培育特色经济为依托的产业走向越来越清晰。 金德本介绍说,目前,经济特区正在按照江总书记提出的“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要求,进行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二次创业。深圳提出2005年左右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10年左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30年左右赶上发达国家的总目标。珠海力争在2007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厦门在今后5年内,将推进现代化的进程, 使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基本达到或接近现代化标准。并且,特区建设初期的区域经济正在加快向城市经济的过渡和转化,城市功能正不断完善,城乡差别也在逐步缩小。 新形势挑战旧体制 我国经济特区在20多年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特区建设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金德本认为,经济特区在三个方面亟需改进:一是投资环境方面,尤其是投资的软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到目前为止,政府在审批和办事效率方面,很多地方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给外商造成很多不便,当然,这受全国的统一管理有关。作为特区应逐渐改变这些审批繁杂的环节。另外,特区的中介组织与职能部门也比较混乱,导致了投资吸引力下降的现象,影响了经济发展的后劲。二是虽然特区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已经作出了一些成绩,但具有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的产业并不明显。虽然各地区都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但是从全国看,各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并不平衡,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可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实际上是一种变向的重复建设的开展。因此,特区在确立有地方特色和有地方优势的产业时应充分考虑到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脚踏实地的确定本地区的优势产业和发展方向。三是经济特区的市场经济秩序需进一步规范。近年来,在厦门发生了“远华特大走私案”,在汕头也出现了一些骗退税、骗汇、制假售假的一些大案,这些案件不仅使国家的税收蒙受到一些重大损失,而且也严重扰乱了特区的市场经济秩序,影响了特区的经济发展。因此,特区必须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良好经济秩序,而且要不但完善和规范,才能保证经济发展健康有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副部长隆国强也指出,目前特区有一些具体的管理方面已不自觉的向传统体制回归,因此,特区应警惕向国内体制复归,不应逐渐把自己的体制优势损失掉。其次,外商投资企业带动国内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一些外商投资企业大量出口,但这种大进大出的贸易方式,对国内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是较强,显然还有很大的潜力没有发挥。另外,在推进开放的过程中,相应带来我国的体制改革,加入世贸后要接受国际上的贸易规范和自由的市场经济,同时也意味着需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一方面我国经济和国外经济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是两方面的:一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另一方面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或者说是一种体制与另一种体制的竞争,通过体制改革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中适应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和其他国家的市场经济,以此证明我国的社会经济优越性,通过国际竞争、国际合作、国际分工,使得中国的经济更快发展,更多的分亨全球化带来的好处。他认为,如果我国的体制不改革,政府职能不转变,以现在的这种形势和方式参与国际竞争将处于一种不利的地位,开放市场很可能未得其利先受其害,在这方面,特区有它特定的优势和相当好的制度基础,在特区进行体制改革的有意探索将是非常好的试验田。 二次创业任重道远 对于我国经济特区今后的发展走势,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袁钢明分析说,今后,优惠政策将不再是特区所独有的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以后,在西部的一些省份也开始在实行类似的优惠政策。今后,经济特区的发展不能在依靠特殊的政策维持,必须靠自身的投资环境、体制优势以及新创立的科技方面的优势等方面参与平等竞争,发挥它的创新体制,利用特区与国际市场接触较多、联系比较密切的优势,率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使我国的产业和产品不但升级、优化。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发展和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形势下,特区要按照“开放型,国际化”的要求,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的分工和合作体系中,继续成为我国扩大开放的“试验田”和与国际接轨的“排头兵”,成为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先行官”。 隆国强对此也提出了看法,他指出,“十五”期间,特区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增创新优势,并且特区已经形成的一些政策优势还会继续存在下去。加入世贸的协议中规定经济特区还将作为一个特殊的经济区域存在,并不会取消这种特殊经济。“十五”期间,加入世贸将要跨入新的阶段,一方面大幅度的市场开放,另一方面对外商投资领域已拓展到服务贸易,服务贸易将成为加入世贸对外开放的新热点,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包括中外合资的对外贸易、对外商的保险、银行、电信、零售业的开放(有些领域已开放),在这些领域特区应加大开放力度。另一方面通过开放促进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特区这方面应结合它的发展战略发展一些技术含量较高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加入WTO,可以想象在对外开放和体制改革方面都会有相当大的变化, 为了证明政策的稳定性和新体制运作的高效率,特区有新体制的基础和比较好的开放经验,对新形势做一些探索后,在全国推开,这也是全国对特区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