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两岸经贸往来走出多年徘徊与停滞不前局面,再度出现新高潮,台商对大陆投资与两岸贸易均出现大幅增长,尤其是高科技产业逐渐成为新的投资主体。2001年,在两岸即将加入WTO,两岸市场扩大开放及大陆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情况下,两岸经贸关系仍将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 两岸经贸交流掀起新一波热潮 在岛内政局发生重大变化以后,虽然两岸关系重陷僵局,进入“新冷峙状态”,但却出现民间往来热与经贸交流热。一年来,台湾工商界以及前财经官员等纷纷赴大陆考察与交流,各种经贸交流会与洽谈会等活动十分频繁。不论是台湾同胞赴大陆人类,还是大陆进岛人类均创历史新高,估计全年分别达250万人次与10万人次。 在台湾、大陆本身外贸扩张与台商对大陆投资大幅增长的带动下,海峡两岸贸易再度出现高增长。依台湾方面统计,去年前10月,台对大陆出口额为218亿美元,进口额为52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6.7%与约40%(后者为估计增长率)。依大陆统计,前10月,大陆对台出口41.7亿美元,进口208.3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31.6%与34.1%。 面对大陆加入WTO进程的加快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等所创造的巨大商机,以及岛内政局、投资环境的变化,岛内企业不顾台湾当局的政策限制,纷纷扩大在大陆的投资,出现了新一波的投资高潮。据台湾方面统计,去年前11月,台湾当局核准的台商对大陆投资金额达2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6.3%。依大陆外经贸部统计,前10月,台商大陆投资项目计2418个,协议台资金额31.1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1.8%与32.7%。这是近20年来台商第二次投资高潮。同时,台商投资规模迅速扩大,不仅数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普遍化,而且上亿美元的大项目明显增多。 这波台商投资主要表现出如下特点: 一是高科技产业成为投资主流。除电脑及周边设备与零件投资加快外,台湾核心高科技产业半导体厂商突破台湾当局的限制正式到大陆投资,其中台湾宏仁集团董事长王文洋与大陆合作在上海张江科学园区投资16亿美元兴建8英寸芯片厂,开创了台湾半导体产业投资大陆的先河。另外移动电话、数码相机与光电、信息家电等产业开始向大陆转移,软体、网络与电子商务等投资与合作发展迅速。依台湾方面统计,去年前10个月,电子电器类产业投资额占台商对大陆投资总额的55%,台湾信息硬体产值在大陆的生产比重由上年的33%上升到40%。 二是台商投资区域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台商对珠江三角洲与福建沿海地区的投资虽在增加,但重心已转向以上海、昆山、苏州、吴江、宁波等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尤其是2000年高科技产业投资主要集中在这一地区。 三是研发基地加速转移大陆。台商将研发基地转移大陆在几年前就已开始,但2000年明显加快,神达、明基、仁宝、大众、华邦、广达等台湾知名科技企业纷纷在大陆筹设研发中心、IC设计中心及软件开发基地,并形成一股趋势与风潮。 四是积极抢占流通市场。原已在大陆投资的台商掀起了新一波的增资热,进行新的市场布局,尤其是抢占大陆加入WTO后的新商机、新市场。许多知名大厂商的行销点成倍增加,少则数十个,多则上千个,并已向西部与边远地区发展。 五是房地产投资热再起。面对岛内房市低迷、大陆房地产市场的日益兴旺及台商投资建厂热的出现,再度出现台湾房地产企业的大陆考察热与投资热,甚至出现岛内民众在大陆的购房置产热。 六是大陆台资企业逐渐进入收获期。过去几年,大陆的台资企业多为投入期,赢利相对较少。2000年以来,许多在大陆投资的台资企业不是扭亏为盈,就是赢利大幅增加,且屡创佳绩。有一些台资企业在大陆的赢利成为台湾母公司获利的主要来源,如灿坤公司在大陆厂的获利已占母公司比重的8成以上,大陆对台湾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地位更加重要。 岛内要求“三通”的呼声再度高涨 民进党上台后,岛内经济形势逐渐逆转,投资环境变坏,台湾工商界呼吁解除“戒急用忍”政策与要求开放“三通”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不仅传统产业界领袖如王永庆、高清愿等表示强烈不满,而且与民进党当局关系密切的科技界龙头张忠谋、施振荣等也要求调整“戒急用忍”政策,甚至工商团体如工业总会等也对新当局的大陆经贸政策表示失望。大陆台商协会负责人百余人更以书面方式向当局提交“联合声明”,呼吁开放“三通”。特别是工商界龙头王永庆与多个工商界巨子餐会,并发表“万言书”,要求台湾当局“改弦更张”,放弃“戒急用忍”政策。 在岛内各界的压力下,台湾当局提出并推动所谓的“小三通”,想藉此缓解压力,拖延和阻挠两岸全面直接“三通”。台湾“陆委会”于6月份开始对离岛“小三通”进行评估与规划,9月初完成评估报告,决定年底前先试办小额贸易“除罪化”及“可操之在我”的部分。12月11日,台湾“行政院”审查通过“试办金门马祖与大陆地区通航实施办法”草案,允许福建省民众申请到金门、马祖旅游,开放金门—厦门、马祖—福州的定期或不定期客货航线以及两地贸易往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