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作为我国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深圳是改革开放的试验场,是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也是“知识的窗口”、“技术的窗口”,担负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的伟大使命。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深圳就开始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90年代,确立了“以高新技术为主导,以先进工业为基础,以第三产业为支柱”的产业发展战略,提出把深圳建成“高新技术开发生产基地”。从90年代中期开始,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目前,深圳已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激光技术和机电一体化等5大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群,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和经济的第一增长点。深圳也成了我国区域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中心、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产品出口基地。1999年,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819.79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40.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创汇51.33亿美元。这一年还成功地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总成交额达64.94亿美元,成交项目1459项。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正在扩大,科技开发能力不断增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比重迅速提高。1999年,深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383.36亿元,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46.76%。深圳已经有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骨干企业,并成为全国第一个以企业专利为主要构成的城市。 (二) 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和迅速发展,在给深圳带来经济腾飞的同时,也给深圳的文化、教育、卫生、环保、城建、城管、传统工业、企业管理以及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推动了整个城市社会文明的进步,主要表现在: 一是带动与国际经济、企业管理模式的接轨。深圳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大胆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积极开展国际间的科技合作和交流参与国际经济的竞争,全面推进与国际经济的接轨。20年来,深圳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00.45亿美元,涉及67个国家和地区。外贸出口总额连续7年占全国的1/7,成为我国重要的外贸出口基地。深圳目前是我国唯一的陆海空口岸俱全的城市。有人这样评价深圳:“这里的厂容厂貌,管理方式与国外的现代企业没有什么两样”。“这里生活和工作看不出与美国有什么两样”。 二是带动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步伐的加快,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目前深圳已经成为区域性运输中心,拥有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全国第二大集装箱海港,全国第四大航空港,现代化立体综合运输体系初步形成,交通、能源、通讯等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到1999年底,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22亿元,建成城区面积320.3km[2],其中特区内132.3km[2],特区内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89m[2]。 三是促使城市物质文明程度大大提高,居民的生活大幅改善。1999年,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5000多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0多元,人均居住面积15.3m[2],人口电话机拥有率达67%,手机拥有量全国第一,人均绿化面积、生活用电用水量、购书量等指标均超过全国城市小康水平。深圳提前50年在全国率先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 四是带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日益深入,思想道德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加强,市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学科学、学技术、学电脑、学外语蔚然成风,目前深圳的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15万户。深圳人自己富裕起来了,但不忘贫困地区的人民,自觉扶贫、积极救灾,义不容辞,同时深圳还始终把带动和促进内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当作应尽的责任,扎扎实实作好对口扶持工作,体现出高尚的共产主义精神。 五是极大地提高了深圳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吸引了不少全球知名的高科技企业来深圳寻求合作伙伴。至今为止,世界500强企业已有76家进入深圳,深圳生产的核磁共振、生物基因工程乙肝疫苗、SDH传输系统、新型程控交换机等一批响当当的高科技名牌产品投放在国际市场上,令世人大开眼界、刮目相前,使深圳的名声大振,在国际上的地位空前提高。 总之,“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给深圳带来了日新月异、一日千里的巨大变化。增创高新技术产业新优势的辉煌业绩,又一次使深圳走到全国经济发展的前列。 (三) 深圳在实施“科技兴市”战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过程中,创造和积累了不少值得认真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技兴市”中的主导和推动作用。深圳的高层决策者们从战略的高度洞察世界经济发展的形势和高新技术突飞猛进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作出了正确的抉择、及时制定、调整科技和产业政策,确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重点,制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长期总体规划和短期执行计划。深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本地实际出发,先后制订了《1990年至2000年深圳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深圳市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在这些具有前瞻性的战略规划中,确定了以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并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全力推动这些产业的发展,同时又果断地收缩了在当时仍有很好发展势头的“三来一补”企业,这就抓住了历史机遇。这一正确、适当的战略选择,为深圳今后经济的快速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起到了导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