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8月,中国的南海边。一声移山填海的爆破巨响, 宣告了深圳经济特区的诞生。2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深圳却创造了共和国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城市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新记录。 经济学家通常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率超过10%,经济发展算迈入了起飞阶段;经济增长率连续数年超过10%,便堪称经济奇迹。如果想要再提高百分点,那就变得十分危险,好比要求鸡蛋直立,结果往往是鸡蛋破碎。近代以来的世界经济史,包括我国的经济史都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深圳是一个例外——在过去的20年里,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31.2%;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45.4%;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年均递增41.8%;出口总额年均递增44.2%。现在,深圳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实现利税、人均创汇和消费水平均位居全国首位。 抽象的数字,一旦进入经济领域,就代表着物质财富。数字的变化实际上是物质财富的变化:宛如“灰姑娘”变成了“俊公主”,昔日的边陲小镇,在“深圳速度”加“深圳效益”的强力推动下,已奇迹般地变成了一座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的现代化城市。 深圳的崛起向世人展示:创办经济特区的实践是成功的,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是完全正确的;深圳的发展向世人证明:实现现代化并非只是西方国家的专利,社会主义可以有比资本主义更快的发展速度;深圳的腾飞向世人宣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走这条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唯一正确选择。 深圳的经济为什么发展得如此之快?经济规律对深圳为什么这般垂爱? 答案离不开邓小平理论和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离不开党中央和广东省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关心、支持,还有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等等。然而,内因才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邓小平理论指引下的深圳建设者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是怎样施展拳脚、勇于实践的,深圳在发展经济中究竟有些什么与众不同的套路与招数,似乎更引人关注。为探求深圳经济快速发展的特有原因,我们将观察镜聚焦在深圳经济运行中资源配置、聚集、利用的方法上。对准目标,调试镜头,一个独特而鲜活的经济发展模式便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融入经济全球化洪流 经济活动的国际化,是当代世界最显著的趋势。正如邓小平说的:“世界在变化,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也要随之而变。”深圳经济的腾飞,正是从经济全球化中找到了机遇。 环顾全球,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着三种可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继续拉大,这就是所谓的马太效应,“富者益富,贫者益贫”;在国内政治稳定的情况下,经济呈现发展态势,改变了贫穷面貌,但由于发达国家的经济也在推进,二者的差距未见缩小,始终望尘而莫及;经济强劲上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日渐缩小。如何才能实现第三种选择呢?深圳有一套做法: 一是依据国际市场的供需结构建立自己的产业,使本地的产业结构成为全球产业结构网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生产的国际性整合,既能使资源成本大幅度下降,又可以做本应是明天方能去做的事情;既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大大增强了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又为加工出口、扩大外销提供了可能。这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利用后发展优势的一个范例,它使深圳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技术跨越。 二是把国外的资金、技术拿过来,当作自己经济的起跳板。如果要靠自身的财富积累来实现经济的滚动发展,那么,经济增长率要连续超过10%将是十分困难的。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资金与技术跨地区趋利而动, 给资源引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截止1999年底,共有68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深圳投资, 投资项目达23608个,合同利用外资289.3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0.45亿美元。世界排名500强企业中已有76家在深圳落户,IBM、希捷、三洋、施乐、三星、富士康、菲利浦、沃尔玛、朗讯、杜邦、汤姆逊、铃木、EPSON等,它们对深圳经济的拉动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是架设经济起飞的羽翼,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功能。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的高速增长,需要金融业、物流业、通讯业、运输业、旅游业的高度发展作为运行的脉络。深圳在人口不足百万之时,就以超前的眼光,兴建大型国际机场和港口。目前,深圳机场成为全国四大繁忙空港之一;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跃居全国内地沿海港口第二位,全球第十一位。此外,深圳金融业、邮电业、证券业也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这些产业的跃起,促进了商品、资金、技术、信息的大跨度流动,保证了深圳经济畅通无阻地投入到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 从传统的观点看,深圳经济隐藏着脆弱的一面,容易受到国外经济波动的影响。事物就是这样,有一利必有一弊。经济战略和产业政策的选择是权衡利弊的过程,而不是寻找完美的过程。“自力更生样样有”的闭关锁国方针,当然有利于抵御外来风险。然而实践无情地证明,这是用最不经济的办法发展经济,结果只能是积贫积弱。 深圳勇敢地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是因为她坚信邓小平作出的判断,世界将有一个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持续期;是因为她认识到,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力争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赶上香港,追上新加坡。在过去的20年里,深圳正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互动中不断争取时间。其实,经济的依赖度是相互的,有朝一日,当世界经济离不开深圳的时候,那种经济的脆弱性就会自然消失。亚洲金融危机给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带来了重创,深圳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自然要比内地受到更多的冲击。但是,凭借着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和灵活稳健的管理机制,深圳的出口仍保持了强劲的势头。1999年,深圳外贸顺差达75.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44.31亿元。 这就证明,只要把自身的工作做好,完全可以抗击经济全球化中可能出现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