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R·海因茨(Walter.R.Heinz)是德国不莱梅大学社会学及社会心理学教授,并担任该大学生命进程研究中心主任。他的主要兴趣在劳动力市场与职业、社会化以及生命进程的比较研究。近期发表的成果有《从教育到就业:跨国研究》(编辑,1999)、《重构工作与生命进程》(与维克多·马歇尔、赫尔加·克鲁杰和安尼尔·费马合编,即出)。通讯处:Professor Walter.R.Heinz,Life Course Research Centre,University of Bremen(5fb 186),Postfach 330 440,D-28334 Bremen,Germany;E-mail:wheinz@sfb186.uni-bremen.de 我们正在目击从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的加速转型,这一转型对个人灵活性和终生教育提出了额外的要求。后工业社会需要的知识劳动者多于工厂工人。全球化进程对青年的培训和就业提出了新问题:国家的资格模式能否提供国际经济竞争所需的技术能力呢?各国对全球化的反应参差不一。 本文将集中论述从学校到工作——职业教育和培训(VET)系统——德国都做出了什么样的过渡安排。2/3的德国中学毕业生离校就业遵循的是VET路线,继续升入大学者另当别论。我将讨论以下问题:社会变化如何影响青年的过渡?有哪些理论和概念适用于理解青年的过渡?德国对青年过渡的安排具有哪些特点?VET系统是在复制还是在减少社会不平等?国家对日益严重的青年失业做出了什么反应? 社会变化及其对青年过渡的影响 随着时间从20世纪进入21世纪,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重返国际舞台。尽管新工党(New Labour)或主流社会民主党称雄欧洲社会,人们还是把市场放开、政府袖手、压缩福利、削减保障当做解决劳动力市场危机的良药。取消管制、权力下放、削减福利成了德国政治辩论中的重要话题。80年代之前,增加就业和福利国家一直是个人选择和社会整合弱者的前提,因为它不但为独立的生命进程提供了初始条件,而且还削弱了社会不平等的影响。生活无保障、担心出局不会促使大家学习新知,努力工作,组织创新,反倒会危及社会的整合能力。由于过去十年中德国的失业者增多,福利国家变得成本高昂,作为有关各项社会政策之基础的社会共识随之动摇。福利国家被认为削弱了个人的积极性,加重了在业者和青年一代的负担;他们卖力,而依赖社会保障体系的失业者和退休者沾光。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有必要问一问:是否非得将教育、培训、就业和退休一股脑地放开,实施私有化?我们是否可以提高人们适应多种情况的能力,使教育、就业、家庭以及社区等相得益彰?社会想要增强自己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增强社会成员的个人技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增长以及组织灵活性的提高,对非技术和半熟练工人的需求正在迅速下降。这就需要就学校—工作的过渡做出安排,培养以知识为取向、以高等教育为基础的灵活劳动能力。但是,就寻求职业的年轻人来说,工作经验仍然是一项重要资源。于是他们就面临两难:是教育受得多点?还是参加工作早点长点? 据布朗和劳德(Brown and Lauder,1996)的意见,技能的更新换代乃是在后工业框架中“左翼现代化派”的首要策略。回应全球化对学习—就业过渡阶段的影响,有着多种方法。它们都与教育、培训和就业的不同体制安排有关,都植根于文化传统。而且,虽然存在着向第三产业发展的全球性趋势,工业仍然在国民经济和就业体系中举足轻重。例如,德国就十分倚重它的劳动大军初步形成而且继续精进的专业技能,因为它是以汽车、车床、电动机械装置、电子和化学产品等等复杂的高技术产品参与国际经济市场的。德国由于拥有强大的制造业部门,在发展新的服务业方面一直比较缓慢。当美英两国政府抽身而让位给市场时,德国却一直维持并改善了它的学校—就业体制安排(Heinz,1996;Streeck,1992)。在德国,技术培训这样的过渡体制至少在两点上很成功:既有助于培养一支高质量的劳动大军,又有助于把青年失业保持在低水平上(Blossfeld and Stockmann,1999)。 “左翼现代化派”既不走市场路线也不强调传统的职业培训,而是另辟蹊径,呼吁对知识和社会技能做大规模投资以促进高技术的服务型经济。国家再次发挥它在教育、培训和就业政策中的角色,以创建一支受过良好教育、具有高度灵活性的劳动大军来适应越来越要求高的工作岗位。 这一当代社会民主战略要想成功,就必须为符合资历条件的从业新手创造愈来愈多的高技能、高工资的专业职位。在德国,如同在其他后工业服务社会,资历和就业机会之间存在着日益加大的鸿沟,即所谓“教育—职位鸿沟”(Livingstone,1998)。知识工业的大发展带动了主要为就业者提供的继续教育和培训。这一势头不利于青年技术工人进入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放开、公司缩小规模,再加上非全时工、临时工之类的朝不保夕的工作制,都影响着青年人的人生机会。这种情况与受教育愈高、培训时间愈长则就业道路愈广的人力资本理论正好背道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