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6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85(2001)03-0117-06 从个体的角度来说,社会化是指一个人在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学习和交往,逐渐成熟起来,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社会化是指社会通过对个体的影响和教化,使个体在文化上和社会文化保持一致,使社会文化得到延续和发展。处在当代社会的青少年,他们的社会化有几个显著特点:一是他们的价值观还未形成,缺乏判断是非善恶的辨别能力,对外界环境的影响缺乏抵抗力。二是他们的个性和心理尚未成熟,自立性、独立性差,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伤害。三是他们的角色扮演仍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有模仿和参照的对象。由于青少年的这些特点,要求社会为他们的社会化创造相对稳定统一的外界环境。当一个社会处在非转型时期时,相对稳定统一的社会环境比较容易创造,但是,当一个社会处在转型时期时,这种条件往往难以满足。当今,中国社会正处在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时期,并且还同时伴随着由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的转变。在这急剧转型的时期,新旧文化的冲突给许多成年人都带来了迷惘和困惑,更何况青少年?他们在社会化历程中本来就受到比传统社会更多的干扰,而今却要面临网络的巨大冲击,这就使当代青少年的社会化历程倍加困难和艰险。如果我们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未能采取充分有效的应对之策,当代青少年社会化所面临的困境就将进一步加剧。 困境之源起:网络对当代青少年有广泛、全面、深刻的影响。 第一,当前和将来的上网者主要是青少年。 据全国网络调查统计(1999年)显示,在我国上网人员中21~25岁的占76.2%,大专以上学历的占62.85%(注:杨雄:《网络对我国青年的影响评价》,载《青年研究》2000年第4期,第7页。)。这些调查情况显示,21~25岁的青年人是当今上网族的主力。 随着国家对大学和中学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硬性推行,今天21岁以下的青少年凡是受过初中以上教育的人大都将掌握上网技术,这就意味着上网在青少年人群中的普及程度大大高于成年人群,无论是21岁以上,还是21岁以下的青少年,他们都是或者将是上网族的主力。 第二,青少年的“中坚力量”大都将成为网民。 何为青少年的“中坚力量”?他们是那些受到较好的教育(高中或中专以上都算),思想比较活跃,有进取心和开拓意识的青少年中的精英部分。他们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决定着中国未来的命运。这个群体人数在现今全体青少年中所占的比例虽还不甚高,但随着高中的普及和大学、中专的扩招,这部分人的比例将逐年扩大,最终达到半数以上。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在校期间都经过了正规化的计算机技术训练,他们的学习、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都将与网络紧密联系在一起。 第三,已经上网的青少年将越来越对网络形成依赖。 据调查,现在许多会电脑的中学生都认为,将来只要有一台电脑就可以了解所有信息了(注:杨雄:《网络对我国青年的影响评价》,载《青年研究》2000年第4期,第7页。)。因此,就像今天的成年人习惯于读报纸而很少看网络一样,未来的青少年可能习惯于看网络而不习惯于读报纸。随着网络向整个社会的全面渗透,从发展趋势来看,今天的年轻一代对网络形成依赖将是不可避免的。 基于以上事实,可以看出,青少年受网络的影响是整体性的而不是个别性的。由于电脑和网络将越来越成为青少年在成长过程的学习、交往、娱乐、工作所依赖的重要工具,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历程的影响也将是全面的而不仅是局部的,全过程的而不仅是阶段性的,深刻的而不是肤浅的。在网络的影响下,当今一代青少年传统的社会化环境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变得复杂、恶劣、艰险和难以控制,使青少年社会化面临困境。 困境之一:网络作为工具的特性给社会化过程中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设置了障碍。 一个人要社会化,首先必须接受必要的社会教育,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须的基本知识、技能、本领。因此,学习知识、培养智力和能力是青少年社会化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网络作为一种先进工具,具有容量大、传播速度快的特点,这为青少年涉猎更广泛的知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也正是这两个特点给青少年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设置了障碍。 首先,网络的容量大、速度快会造成信息过度泛滥,降低青少年的学习效率。 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青少年要继承的文化和生活技能的内容越来越多,然而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在学习中要有所选择、有所侧重。但是,网络是信息的海洋,青少年又不具备与成人一样的选择能力,许多青少年漫游于网络海洋中而不知所措,花费大量时间在网上搜寻,找到的东西却不一定是自己必需的东西,这样大大影响了学习效率。而且,过量的信息还可能诱发青少年“信息过量症”。据悉,西方有不少电脑操作员患了信息过量症,患者表现为暴躁易怒和自我虐待。有的患者会无故地骂人,愚蠢地踢打办公室的咔啡机,有的患者用指甲抠自己的身体,撕开皮肉。这都是由于信息过量而引发心理异常的表现。青少年比成年人脆弱,面对过量信息容易发生心理异常。 其次,网络所表征的工具理性会抑制年轻一代价值理性的发展,削弱他们的人文精神。 网络本身是高科技的产物,网络不断地扩张的工具主义、操作主义目前已在挤压着人文精神的生存空间。当今青少年的人文意识本来就比较薄弱,在工具主义、操作主义的影响下,他们原有的关于传统的、艺术的、伦理的意识可能会被进一步的消解,并且会诱发产生科学技术崇拜,造成在文化和价值观上的片面社会化。网络还可能带来青少年的“人性异化”,使青少年对高新技术充满狂热,而对人伦、情感不屑一顾,从而发展成为冷漠无情的“数字化人”。这并非危言耸听。专家认为,当今的独生子女青少年的价值理性、人文精神确在衰退。1999年全国各省“状元考生”填报志愿,就表现出崇拜工具理性,轻视价值理性的倾向。在考入北大的状元考生中,没有人报著名的哲学系,报其他文科系的也极少,大多数报了与计算机、金融、信息等相关的专业。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我们不能只有计算机、网络专家,而没有哲学家、艺术家、伦理学家。对工具理性的重视固然重要,但思想、人文情感、终极关切同样是一个人全面发展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