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性道德教育

——从当代西方学校的经验教训谈起

作 者:

作者简介:
詹文都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社科部

原文出处:
《当代青年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01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近年来,随着人们思想的不断解放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传统的性道德观念受到了冲击,我国青少年的性观念和性行为日益开放,婚前性关系、未婚同居、少女怀孕等现象时常发生,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加强对青少年性道德教育的呼声日渐强烈。今天我们面临的问题和当代的西方社会的青少年的性问题不尽相同,但仍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因此认真研究当代西方学校性道德教育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加强青少年性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代西方学校的性道德教育发展历程和经验教训

      现代西方的性教育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1912年,国际卫生组织首次使用“性教育”一词,号召人们将性教育纳入对青少年的教育大纲中。此时期的性教育尚未系统地开设性教育课程,主要是针对解决性病传播和私生子等问题,注重通过家庭进行以抑欲为主要内容的性道德教育,大多采用灌输规则、权威阻吓、压制惩罚等方式劝导青少年抑欲扬善,安分守己,较少进行性生理、性心理知识的教育。因此尚没有系统的学校性道德教育,只有零星的性道德教育分散于教师对学生的日常管束活动中。

      当代西方学校的系统的性道德教育大多开始于50年代至70年代,它是随着西方学校性教育课程的开设和不断的检讨改进而发展的。众所周知,战后经济迅速发展,引发了严重的社会价值冲突,传统的抑欲主义的性价值观受到冲击,出现了“开明”的禁欲主义、性自由性解放等思潮,青少年性问题十分突出,少女怀孕、性病、堕胎等日益严重,使西方各国越来越感到学校性教育的重要性。

      1956年,瑞典政府规定性教育为中小学的必修课。1967年,美国“全国学校委员会联合会”和“美国学校管理者联合会”联合通过一项决议,呼吁推行中小学12年连续性教育,要求各校拨出课时进行专门的性教育。此后,德、日、英等西方国家纷纷在中小学开设了性教育课程。各国开设的性教育课程各有其特点,但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在非常重视性生理、性心理知识教育的同时,都没有忘记把性道德教育作为对青少年性教育的重要内容。例《美国性知识和性教育指导委员会学习手册》中就强调,必须通过性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性表达和发展客观的和共同遵守的性交往原则和态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关系,能从与同性或异性的交往中获得关心,并从性教育中懂得有性关系的义务和责任”,“使学生建立起完整的性价值观,能以理性来作出明智的性决定”。瑞典的性教育指导书《人际关系导论》中也阐明了性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性和其他人际关系方面的信念、思想和价值观,以便接受性教育所倡导的价值观并对其他价值观有正确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性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个人的发展、社会关系及社会构成有密切联系。”可见西方学校的性道德教育是伴随着学校性教育的发展而发展的。然而当代西方社会对学校的性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50年代中至70年代初。面对日益增多的少女早孕、性病、堕胎等问题,西方社会在反思和检讨传统性伦理的同时,着重强调应在青少年中进行性生理特别是生殖、避孕知识的教育,冲破性神秘的禁区。从实际操作来看,此时期的学校性教育主要是从生物学的角度讲述性生理、性角色、性生殖和避孕知识,没有很好地把性教育的知识性和道德伦理性结合起来。

      第二阶段,是从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7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经受了性解放主义的全面冲击,青少年性问题日益恶化,少女怀孕率在急剧上升,性病大规模流行,公众对此反映非常强烈。这一状况迫使人们开始重新认识性教育的任务,许多国家都提出了性教育既应关心性知识的传播、也应注重性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形成一个积极的理想指导和行为规范,发展健康人格,从而把性知识教育和性道德教育、人格教育结合起来。比如,瑞典在1975年专门修正法律,提出在性生理教育的同时,充实性道德、性评价的内容,进行性社会学、性伦理学和宗教观教育,强调性责任和性约束。此时期学校性道德教育才得到了应有的真正的重视。

      第三个阶段,是80年代以来。本世纪80年代初艾滋病被发现并在全世界的流行,给社会和人们带来了许多痛苦和不幸。宗教界和保守人士发起对70年代“性革命”的全面反攻,声势浩大。面对“性革命”所造成的如家庭的解体、婚姻关系的松散、性关系的混乱等社会问题,在事实的教育下,西方社会的人们在性问题上的价值观向传统作某种程度的回归,他们重申家庭价值;人们越来越多地追求小家庭的温馨,建立正常的婚姻关系又成为时尚,青年们开始以较为严肃的态度对待两性关系,把性爱和责任结合起来,人们称之为“性回归”。据美国《新闻周刊》在90年代中期发表的一项民意调查指出,认为发生婚外性行为是羞耻的占62%;而根据芝加哥大学于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性调查,对婚外性行为,美国人多视为例外,而不是常态,有75%的丈夫和85%的妻子都说他们从未有过婚外性行为。在这一背景下,学校性道德受到了更加的重视。性道德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国家都认为应当给学生灌输什么是好的、正确的,什么是不好的、不提倡的,唯有旗帜鲜明地反对不正确的价值观,性教育才能产生有效的力量。比如,日本在反思70年代性教育的同时,就提出要注重性约束方面的教育,他们认为性教育首先应当是性的文明教育、伦理教育和道德教育,其次才是性的卫生教育。另外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90年代以来禁欲成为美中小学性教育重点,据《纽约时报》1999年12月14日报道,大多数学校敦促学生将性交推迟到婚后进行,著名的性教育专家、凯塞基金会的霍夫表示:“禁欲,教育孩子们在进行性活动方面要耐心等待,是今天大多数性教育计划的核心要素。”古特马契研究所对学监所作的调查显示,在过去十年里,大多数学区改变了它们的性教育政策,有三分之一的学区增加了禁欲的强调程度。1996年,国会通过了一项立法,在五年时间内,有将近4.4亿元州和联邦的资金用于宣扬禁欲的计划,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布什甚至要求给予这一计划更多的资助。英国也在大张旗鼓地进行“无性之乐”(The Joy of No Sex)运动,教育少男少女们保持贞操,降低少女怀孕率,英国政府为这一计划拨款8700万美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