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的概念与21世纪青年人才素质的结构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书林(1946-),男,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 高校德育研究中心, 北京 100084

原文出处:
《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文章概括了素质的现代概念,并从素质的较严谨的概念出发,把21世纪青年人才素质的结构分为合格的政治素质、科学的思想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较强的工作能力素质。结合时代特征,提出了培育青年人全面素质的六项途径。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01 年 03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062(2001)01-0002-04

      青年人才既是现实社会的产物,又是未来社会的预兆。青年人才的风范和精神面貌,就是当今一代人即将面对的21世纪的社会面貌。我们追求一个和平、发展、民主、文明、安定的社会环境,就要在青年人才的素质教育中把这些目标有效地体现出来。因此,全面推进青年人才的素质教育,就是面对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思考。

      一、21世纪需要对人才素质的概念作出新的界定

      近年来,从教育界到社会各界,从国外到国内,包括各种文化层面的人,都在谈论人才素质,素质教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人才素质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概念。但是,人们普遍谈论的人才素质,与传统工具书中的概念有很大的不同。近年来学者们的探讨,使这一概念不断深化,一个接近当代最新水平的“人才素质”概念正在形成。

      《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修订版)中的“素质”条目,反映了人们原有的对人才素质理解的水平。它把“素质”解释为“素养”;“事物本来的性质”;心理学上的“先天的特点”。第一种解释只是换一种说法而已;第二、三两种解释都是讲“先天的”、“本来的”性质。这显然不能概括今天人们理解的素质的含义。

      《辞海》的“素质”条目,包容较为丰富。它首先认定素质是“指人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但同时又承认:“素质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的。”这后一句话,实际上已经突破了本条目的定性概括,承认了后天的因素“社会实践”对素质形成的作用,人的“素质”就不是单纯的“先天”的东西了。这是一点新意。但是,这一概念有些自相矛盾之嫌,需要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人才素质的概念进行了大量的探讨,推进了素质概念的现代化。

      杨叔子先生在阐述人才“素质”的概念时,引用了美国物理学家劳厄的一句话:“素质就是把所学的知识忘光后剩下的东西”。这个不正规的界定却有着深刻的、准确的内涵。它表明:(1)素质不等于知识。知识可以忘光,而素质是忘不掉的东西。杨先生认为:“有知识没有基本的素质是不行的!”他显然把知识与素质两个概念分解开来了。知识的载体可以是书本、光盘、音像制品,而素质的载体却只能是人本身、特别是人的头脑。(2)知识可以转化为素质。那些忘不了的知识,那些被人掌握到融会贯通程度的知识,就可以认定已经转化为素质了。(3)素质是稳定的、潜在的、经常起作用的东西。杨先生对素质概念的理解,虽然不是正面阐述,但仍然对人们有生动的启迪作用。

      周远清同志较早地打开了人才素质的内涵。他提出:“‘素质’的概念是什么?这是一个难题,我建议请理论家们去讨论。我的理解是:我们的培养过程,知识加能力,再加上一个能使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的东西——做人,可不可以作为我们所说的‘素质’?”他首先向人们提出了探索“素质”新概念的任务,认为这是一个“难题”,需要专家们讨论。这说明,旧的“素质”概念,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了。周先生对素质的阐述,推进了人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他的贡献在于:(1)提出“能力”是素质概念中的本体性的内容,比较全面。(2)提出“做人”是素质的本体内容之一。这不但纠正了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倾向,而且把极为丰富的思想道德方面的内容带入“素质”的概念之中。“做人”涵盖了思想觉悟、心理品质、道德品质、人际关系、知行统一等相关内容。这就增加了现代“素质”概念的容量。(3)这里谈到的知识,与能力并提,可以理解为达到融会贯通程度的知识,处于稳定、潜存、长期起作用的状态。(4)正面提出了素质的概念,为后来者的探讨奠定了基础。

      周之良先生对人才素质的概念也作了深刻的探讨。他提出:“从生理学、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素质是生来所固有的特征。后来素质的概念被泛化了,讲‘素质’是指一贯具有的基本品质,或者说是潜能。素质是长期起作用的。”他的概括有几个新贡献:(1)把新、旧“素质”的概念进行了衔接,指出了由旧的概念到新的概念,是一个“泛化”的过程。这对于旧的“素质”的概念是一种扬弃。这样,就把先天的生理的素质概念,提升到思想层面。(2)把“一贯具有的基本品质”确定为素质的本体内容,这很准确。(3)把“潜能”作为与“基本品质”同义的内容,既指明了“能力”是素质的本体内容,又揭示了素质的“潜在”的性质。(4)指明了人才素质的功能:“长期起作用”。

      学者们的探讨,从各个角度入手,越来越接近真理,越来越汇集了素质的全面内容。在多年大量的酝酿和探讨的基础上,有条件对“人才素质”概念作出新的概括。笔者认为,人才素质的概念应该具有几个条件:(1)能够说明新旧素质概念之间的关系。(2)概括素质的全面内容。(3)描述素质的基本特征。(4)简明而严谨。

      根据上述的原则,笔者把人才素质的概念概括为下列内容:人才素质是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相结合而产生的。它是稳定的、潜在的、长期起作用的基本品质、基本能力、基本观念。

      这个概括比较简捷,第一句交代了新旧概念的联系;三个定语交代了素质的三大特征;三个“基本”概括了素质的三方面本体内容。品质和能力作为素质已经有不少学者论证,认同率较高,基本上没有什么争议。把观念作为素质概念的内容,有如下理由:(1)观念与品质、能力一样具有稳定、潜在、长期起作用的特征。(2)观念对于品质、能力具有制约和指导作用,居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最高层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