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接受美学,我们已经对读者在文学生产与消费中的地位有了一个充分的认识。然而,在接受美学论者的眼中,读者往往是抽去了某种性别特征、年龄因素、个性差异等等的读者,于是,读者固然还是读者,但读者的涵义却因此变得抽象了。在很多时候,当我们谈到读者时,我们实际上指称的就是这种共性的、抽象的读者,而不是现实生活中处于特定接受水平、具有特定心理特征的富有个性的读者。 这样,我们就有必要从理论上阐明真正与文学本文遇合的读者是怎样的读者,这样的读者与文学本文遇合的理由是什么,他们的阅读使怎样的本文经验获得了呈现,文学对他们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整体的接受环节上,这样的阅读究竟又意味着什么。要回答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有必要从个体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把目光首先投向人生的青少年时代。 (一) 当人们告别了自己的童年时代逐渐向少年、青年时代迈进的时候,一般说来,人们总是怀着一种喜悦的心情来对待自己的年龄增长。因为“长大成人”是一种强有力的诱惑,是一种迷人的召唤;走进成人世界也就成了少年人、青年人或模糊或清晰的愿望和梦想。然而,尽管他们渴望把梦想变为现实,尽管青年人如皮亚杰所分析的那样,已经把自己放在了与成年人平起平坐的地位,但是实际上,他们并没有能力走进成人世界的大门,他们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依然是截然分明的两个世界。 少年人、青年人的世界基本上是主体的世界,这是童年时代自我中心化思维延续的产物;而成人世界则是既存在一个主体的世界,又存在一个实在的世界而非虚幻的客体世界。宽泛地说,这个客体世界实际上便是社会。成人因为有了社会这个活动的大舞台,其生活因而变得丰富多彩了。成人世界便是在此基础上向少年人、青年人散发着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可是,当青少年走不进成人世界而社会又在很大程度上拒绝他们走进的时候,成人世界对于他们来说便成了似乎伸手可触又似乎远在天边的“城堡”,他们既被诱惑,又无可奈何,既觉得那个世界新鲜有趣,又觉得那个世界陌生可怖、神秘莫测。这种希望于被接纳又失望于被拒绝所衍生出来的复杂心态使他们不知所措,这种混合的情绪最终可能导致他们的逆反心理,使他们在打量社会时带上一种渺视、仇视、敌视的目光。潘知常认为:“青年在生理上十四岁左右就成熟起来,渴望投身社会,但社会却要求他们延迟进入社会的时间,留在社会之外。这种生理性的‘前倾’与社会性的‘推延’之间所造成的大约十年的对峙,使青年与社会处于一种蓄意对立的境地。”(注:潘知常:“邂逅摇滚”《东方》1995年第1期;)应该说,这种分析是很有道理的。 少年人、青年人无法走进成人世界,便只好以假想的方式参预社会,以幻想的形式建构自己的世界。按照弗洛伊德的看法,多数人从生到死都在不时地幻想。(注:《弗洛伊德论创造力与无意识》,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年版,第43页;)不过,从人生几个时期所呈现的心理特点来看,幻想的能力并非均匀地分布于人生的各个阶段,更不是与年龄的增长成正比的。心理学家指出:“14-17岁的青年是幻想的顶峰期。”(注:祝蓓里:《青年期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16页;)所以,我们可以把少年后期、青年前期看作是人生最富于幻想的时期。 为了便于把握青少年幻想的性质和特征,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很容易忘记沉重的过去、经历的艰难和往昔的痛苦,人们倾向于把遥远的过去理想化。所以,当人们走出了青春的沼泽之后,这种习惯性的遗忘和对过去诗化、美化的心理很容易使人们把自己的青春期看作是一种平静、祥和的幸福期。然而事实上,“少年期、青年期的情绪态度是十分紧张的”,(注:A·H·鲁克:《情绪与个性》,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88页;)处于青春期的人们实际上生活在种种矛盾之中:随着生理的日趋成熟,他们逐渐感受到生命力量的骚动,但是他们必须克制和压抑这种欲望;随着心理发展水平的提高,他们拥有了一个丰富、敏感的心灵,但是这种积蓄起来的情绪、情感能量在现实世界却鲜有更合适的对象化的途径。于是他们或而兴高采烈,或而黯然神伤;或而觉得自己威力无比,或而感到自己软弱无能;或而渴望自己长大成人,去肩负成人的使命,或而又恐惧于自己的飞速成长,希望自己固定于某一生理心理状态,以免去承担责任之重荷和经受风险之痛苦。因此,少年人既乐观又悲观,既放肆又收敛,既想介入社会又想逃避现实。他们便是生活在这样一种矛盾和紧张之中。 很显然,这种矛盾感带来的是情绪的不稳定,而这种不稳定的情绪既是幻想的动力,又是幻想的结果。所以,青少年的幻想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指向,它们总是受情绪的影响而不断地发生变化,以致使幻想呈现出一种扑朔迷离的特征。同时,由于幻想是高度情绪化的,它基本上也就失去了现实的依据,失去了变为现实的可能。于是青少年的幻想也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想入非非,成了不能兑现的白日梦。不过,也正因为这种幻想的虚空,正因为它与现实的疏离而更少功利色彩,正因为它被浓烈的情绪浇灌、滋润而透露出一种纯净、感伤、优雅、迷人的青春气息,所以,这种幻想与成年人的幻想相比,才更具有了一种审美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