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青年品德教育的新领域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茂盛(1946- ),男,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青少年研究中心,河北石家庄 050031 马子孔 河北青年进修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51

原文出处: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内容提要:

青年品德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其方式和内容大部分还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已不适应当前改革开放和青年生活多样化的需要。青年品德教育必须走进市场经济,拓宽自己的工作领域。要关注青年的社会热点风潮,要帮助青年将真善美统一起来,要提高青年民主生活水平,关心青年的心理健康,要适应道德准则的延伸与发展,扩大包容性,将品德教育具体化,多领域化。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01 年 0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432.62

      文献标认码:A

      文章编号:1008-5912(2000)04-0022-02

      青年品德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接班人的重要手段,几十年来,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也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改革开放20年来,青年的思想观念、品德意识和活动空间、内容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至今我们所沿用的青年品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大部分还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并且其中还有某些极左思潮的影响。为此,青年品德教育必须不断进行改革,扩大自己的工作领域,将触角伸向青年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以充分发挥其塑造青年灵魂的作用。

      一、关注青年社会生活热点

      青年社会生活热点的产生是和其社会地位的提高紧密相关的。在当今以科技和信息为主要特征的不少社会领域中,中老年人开始失去优势,而逐渐形成了以青年为主导的价值观取向。这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但是,青年价值观取向不象传统价值观那样稳定得几十上百年相持不变,而常以人们始料不及的风潮方式发展和传播。

      青年社会热点风潮的形成和发展就象台风,从某地(或某事)中凸现一个新奇热点,迅速在青年中传播并产生共鸣,逐渐形成带有文化色彩和物质外壳的“凤眼”。成千上万的青年带着心理渴求,带着由衷的希望去追逐和体验,如醉如痴地去品味和享受。在这其中,每个青年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各种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群体观的影响,产生对国家、人民、劳动、科学以及对各种事物、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产生不同的品德、价值观意识和行为评价。应该说社会热点风潮对青年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但又是无组织和无序的,常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不可控性。

      在这些社会热点风潮背后,我们会发现两个关键因素在起着推波助澜作用:一是传媒炒作,二是商业行为。比如对某个影视或歌唱演员,在其作品还未面世以前就往往被传媒捧得大红大紫。各种商业运作紧随其后,从书画音像制品到化妆服饰无所不包,连儿童食品袋都不放过。这对天性就喜好新颖、猎奇的青年来说不谛为一剂催化剂,一些盲目崇拜就由此发生了。这种无序现象在计划经济年代是不多见的。因此,许多社会组织、教育机构和教育者常感到措手不及,面对其风云变幻而束手无策,任广大青少年在其中自发地去适应、模仿和闯荡,而得不到应有的指导和教育。我们必须尽快转变故有观念,从以往品德教育的封闭模式中解放出来,以政策法规为依据;以社会效果为准则;以商业行为和传媒为途径进行引导,走向社会,走向青年,走入青年活动的每个领域中去,消除教育盲区,对青年热点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因势利导,最大限度地发展积极因素,抑制消极因素,变无组织为有组织,变无序为有序,始终保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旋律。

      二、科学地美化生活

      求美已是青年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每个人都可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去创造美、表现美和欣赏美、表达对美的认识。这就极大地拓展了生活美的领域、范畴和表现方法,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各个层次、各种类型青年对美的需求,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然而,与此同时,也有一些青年出于好奇,追求新颖、出众,以奇为美,以怪为美,甚至为追求某种享受、某种刺激而玩物丧志,甚至走上邪路。这就违背了美的科学性和生活美的严肃性,必然受到来自生活本身的惩罚。

      我们要在青年品德教育中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标准,将真、善、美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培养高尚情操,引导青年科学地美化生活,提高审美情趣,指导青年的美容、健身和性的文明,完善服饰、家居、环境、社会交往和礼仪的美化。这些都应是现代青年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把品德教育与民主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品德教育与民主法制、心理健康领域无论作为意识形态、还是作为行为形态,都是紧密相联的。作为意识形态,它们都是由两个方面获得的:一是在社会生活影响下,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自发性的观察和模仿产生,再由社会舆论肯定与否定固定下来的;二是由社会特定环境施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影响,使社会要求内化为个体的相应认识、情感、信念、动机、意识等,并成为个体的心理需要而形成的。作为行为形态,都是在某些意识形态驱使下的个体活动。这些活动通过自己或他人根据社会行为准则作出判断和评价,反馈到意识形态,在原有的认识、情感、动机等的支配下逐渐形成自觉性、习惯性行为。

      以往的品德教育,大多把目光仅停留在道德原则上,与其他领域分开。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民主生活和法制建设越来越趋于完善,发扬民主、遵纪守法意识越来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从广泛意义讲,帮助青年坚持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也就是提高其社会公德水平。

      增进青年心理健康,是青年在良好的互助关系中,用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方式及其他技巧来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而实现的。其主要通过提高认识、理顺情绪、消除不良症状,矫正不良行为,学习新的适应模式来达到心理成熟和心理健康。过去很长时期,我们只关心人的思想品德问题,而不关心心理问题,或者把某些心理问题也看成是思想品德问题,这都是片面的。目前,不少单位、社会组织、群众团体都设立了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机构,取得了良好效果。实践证明,青年品德教育必须关心青年的心理健康,才能取得完整的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