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总书记在去年向全国郑重地发出了开发西部的号召。这一战略决策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拥护。一年多来,围绕西部开发,各种观点、对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拟从生态伦理的层面对西部开发做一些探讨。 做任何事情,首要的一步就是对于其基本情况的了解。我们讨论西部开发,就必须对西部的现状,尤其是西部地区的生态现状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总体说来,尽管几十年来西部地区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生态环境恶化却是不争的事实。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西部大部分地区森林覆盖率很低。青海省的森林覆盖率只有3.1%,其中乔木覆盖率仅为0.41%,大大低于全国13%的平均水平。即使在绿化水平较高的重庆市,森林覆盖率也只有23.1%。 2.水土流失面积扩大。青海省因水蚀、风蚀和冰融等原因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达33.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6%。而且水土流失面积仍以每年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全省每年输入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泥沙量在1亿吨以上。内蒙古的水土流失面积为2.8亿亩,仅黄河流域每年从内蒙古冲走泥沙就达2亿吨。重庆市水土流失面积为4.35万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52.8%,比全国高14.8个百分点,全市每年进入江河的泥沙量达1.4亿吨,占长江上游入江泥沙量的26%。 3.土地荒漠化形势严峻。据1997年《中国林业年鉴》的数据显示,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全国沙漠、戈壁及沙化土地面积为168.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7.6%,近年来沙化土地平均每年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展,相当于我国一个中等县的面积。而荒漠化地区大部分集中于我国西部地区。 4.草场退化面积增加。青海全省中度以上退化草地面积达1.1亿亩,占省内草场总面积的20%,严重退化草场面积为6600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12.2%。受草场退化影响,现在单位面积草原上的产草量比50年代下降了30-80%。内蒙古沙化退化草原面积达5.4亿亩,沙化退化面积还以每年1000多万亩的速度扩展。 5.植被稀疏,物种生长环境恶化。由于森林面积有限,难以发挥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方面的功能,青海省境内的物种分布区明显缩小,生长环境也不断恶化,受到威胁的生物物种约占总类数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 另外,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也是西部地区不容忽视的问题。这样脆弱的生态环境现状决定了我们在西部开发过程中必须重视生态伦理问题,不能走西方国家掠夺式开发那样的老路。但事实上,由于历史和其他原因,西部地区在开发过程中,和东部地区比较起来,在资金、技术、人才和区位等方面都处于劣势,其主要的优势也就是资源优势,这就决定了其在经济发展中首要的选择还是要利用自然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既要利用资源发展经济又必须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问题,使得生态伦理的问题由此凸现。 生态伦理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原则,它主要处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就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说,西部地区由于干旱与半干旱的恶劣地理气候环境,决定了那里生态脆弱,极易遭到破坏,而且破坏后很难恢复。所以我们在开发过程中不能走西方工业化国家走过的老路,进行掠夺式开发,把人和自然对立起来,以损害自然生态平衡,破坏人类生存环境为代价,满足人的无穷的物质欲望,然后再回头治理。这在实践中已使人们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人们在受到自然的严酷惩罚以后,开始认识到人不能做自然的统治者,自然并不是人类忠实的仆役,人只是自然界中的一员,当人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又为自然所征服。因此人与自然共生共存共荣的思想应是人类的价值中心,追求人类活动与大自然的协调是人类最高尚的境界。 事实上,我国政府也意识到这一点。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的发言中说:“西部大开发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加快西部发展,努力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是西部大开发的主要任务。但西部开发不能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必须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西部开发的有力保障和根本任务……”(《中国环境报》2000年11月2日)在西部开发中需要强调的就是,我们不能把自然看作是人的奴役对象,不能无节制的开发,不能违背自然的规律,而应适度开发,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生态伦理作为人对自然关系的原则,虽然是用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以维系生态平衡和生态完整的,但它的根本的、核心的和最高的价值目标是人类整体在自然界持久的生存和更好的生活。所以说,生态伦理表面上是要求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背后隐藏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要处理好人们的眼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利益关系。它要求人们不要为了眼前局部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整体的利益。即必须有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的观念。所谓代内公平即一部分人的正当利益的获取不能以损害另一部分人的正当利益为代价;所谓代际公平即要求人类不能只顾自身的利益,不能掠夺子孙后代生存所需的物质资源,要为子孙后代着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就代内公平来说,由于人是生而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获得自己正当利益的权利。所以在西部开发中,不能假借一部分人的利益而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西部开发的实质,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这一点江泽民同志在去年西北五省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座谈会上讲得很清楚:“逐步缩小全国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西部开发的实质就是要通过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因此,在西部开发中,东部地区利用其资金、技术优势帮助西部地区共同富裕,本无可厚非。但要注意的是东部地区利用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之际,把一些旧的产品、工艺和污染严重的项目向西部转移,这实际上损害了西部人民的发展权,也违背了西部开发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