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国古代社会是以家庭为本位、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模式,一个家庭、家族要想自立于社会并获得发展,既要处理好家庭内部的关系,又要处理好与外人和社会的关系,因而以“教家立范”、“提撕子孙”为宗旨的传统家训教化,在强调睦亲齐家的同时,十分重视对子孙进行立身、处世之道的教育灌输。传统家训内容丰富、朴素而又闪烁着哲理的光辉,它几乎涵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概括起来,大致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爱众亲仁,博施济众的博爱精神。传统家训在教诫子弟家人处理好与社会他人的关系时,始终将涵养爱心、“做好人”(高攀龙:《高子遗书·家训》)放在为人处世之首。明代官吏姚舜牧提出要以仁爱之心待人,“智术仁术不可无,权谋术数不可有”。他认为家道长久的根本是“仁”,“创业之人,皆期子孙之繁盛,然其本要在一‘仁’字”。他告诫真正为子孙考虑的家长,应重“心地”、“德产”而不是田地、房产(姚舜牧:《药言》)。许多家训还要求家人要将爱心付诸行动。《郑氏规范》等家训要求家人除非特殊原因,不得延请乳母喂养孩子,以免使乳母之子忍受饥饿,缺乏照顾。郑板桥自幼家境贫寒,为官以后,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但他并未将所得俸银留作自家使用,而让其堂弟分给亲友、乡邻,并要全部分完:“敦宗族,睦亲姻,念故交,大数既得;其余邻里乡党,相周相恤,汝自为之,务在金尽而止。”(《郑板桥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9页) 第二,救难怜贫、体恤下人的人道思想。家训作者都把尽自家财力、物力资助贫苦族党乡人,关心照顾鳏寡孤独视为处世做人的基本准则。认为“世间第一好事,莫如救难怜贫”(高攀龙:《高子遗书·家训》)。许多家训中都积极倡导家人热心公益事业,大到造桥修路,小到免费供应茶水,几乎无不涉及。这种人道思想还鲜明地体现在对待奴婢、佃户的问题上。不少家训作者在坚持封建尊卑原则的同时,要求家人善待家仆,关心他们的衣食冷暖,体恤他们的辛苦,在人格上平等地对待仆人及其子女,不可虐待奴婢,不能增加佃户田租。蒋伊的《蒋氏家训》规定:“不得逼迫穷困人债负及穷佃户租税。须宽容之,令其陆续完纳,终于贫不能还者,焚其券。”袁采的《袁氏世范》要求家人在婢女成年以后要还其父母,仆人年老无家可归者要养其老。 第三,近善远佞、慎择交游的交友之道。许多家训作者都注意到了社会环境和友邻品行对子弟成长的重要影响,告诫子弟谨慎择友。他们认为“人生以择友为第一事”,“保家莫如择友”(张英:《聪训斋语》卷二),反复告诫子弟交友要谨慎,近君子,远小人。要交“敦厚忠信,能攻我过”的“益友”,不交“谄谀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的“损友”(朱熹:《朱子文集·与长子受之》)。 第四,好生爱物、物人一体的和谐意识。家训伦理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万物一体”观念的影响,也教育家人子弟“爱惜物命”,将人道主义的处世思想推人及物。家训名篇《袁氏世范》指出:“飞禽走兽之与人,形性虽殊,而喜聚恶散,贪生畏死,其情则与人同。”因而,“物之有望于人,犹人之有望于天也”。袁采要求家人天气寒冷时,经常去检查一下牛马猪羊鸡狗鸭的圈窝是否遮风挡寒。他认为“此皆仁人之用心,见物我为一理也”。不少家训都抨击了滥杀动物以满足口腹之欲的行为,甚至将“爱惜物命”提到了“养心”、“求仁”、“积德”的高度。如高攀龙就说:“少杀生命最可养心,最可惜福。一般皮肉、一般痛苦,物但不能言耳。不知其刀俎之间何等苦恼,我却以日用口腹,人事应酬,略不为彼思量,岂复有仁心乎?”(高攀龙:《高子遗书·家训》)因而,他要家人待客时少用肉肴,兼用素菜,以少杀生命,积德行善。 第五,中和为贵、文明谦恭的修养观。乐群贵和、文明谦恭是中华民族处世哲学的基本内容,几乎所有的传统家训都一再叮嘱家人子弟要涵养品德,加强礼仪修养,宽厚待人,谦恭谨慎。要“遇事须平和处之”蒋伊:《蒋氏家训》);对乡亲邻里,更要“宁我容人,毋使人容我”(郑文融等:《郑氏规范》);“处宗族、乡党、亲友,须言顺而气和。……宁人负我,无我负人”(庞尚鹏:《庞氏家训》)。康熙皇帝教训皇族的《家训格言》中甚至将文明礼仪、行为习惯修养作为规范人行为的根本手段和社会运动的原初动力。他说:“礼之系于人也大矣!诚为范身之具,而兴行起化之原也。”曾国藩47岁时,以自己生平不注意礼仪而到处遇到麻烦的经历,告诉弟弟与人交往中礼仪的重要性,嘱其随时注意这方面的修养(参见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咸丰八年正月十四日《致沅弟》)。 这些仅仅是传统家训处世哲学的几个基本方面,而且是至今看来仍是积极意义的内容。当然,传统家训的处世之道也是良莠并存,其中不乏明哲保身等封建糟粕和唯心主义的俗见,是应当予以摒弃的。 二 传统家训在对子弟家人进行处世之道的教育时,为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教化途径、方法、形式上都作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探讨,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颇具特色的措施和经验,其中不少至今仍值得吸取和借鉴。 第一,举行经常的训诫仪式。比如《郑氏规范》就严格规定每天三次饭前念诵训戒词。做法是:每天清晨,击钟二十四声,全家起床洗漱以后,都到“有序堂”坐下,让未成年的子弟朗诵家传的男女训戒之辞,此外每月初一、十五,家长还要率领全家老小念唱祖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