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与其它道德规范相比,公民道德具有自身的特点。公民的外延是非常宽泛的,包括国家全体社会成员。凡是公民都应该具有公民道德,因此,公民道德具有普遍性;公民之间是平等的,法律不承认有特殊公民,与此相联系,公民道德具有平等性;公民只是代表个人的一种身份,作为公民道德具有个体性;公民反映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公民享有国家法律所赋予的权利,也承担国家法律所规定的义务,作为公民道德,具有法律上的认可性,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公民道德是法理性道德,法律是公民道德的重要资源。 公民道德建设有一定的难度。这是因为:首先,同遵守其它道德规范相比,遵守公民道德更具有超功利性。公民道德适应的对象主要是社会公共生活,而公民个体与社会公共生活之间的利益是间接的。公民遵守其它道德规范可以带来个人利益,而遵守公民道德有时对主体的利益虽无损害但利益也不见增加,有时遵守公民道德是以牺牲个体利益甚至是生命为代价的。因此,公民道德对于那些缺乏道德自律的人们来说其约束力是有限的。其次,遵守公民道德的行为是面向社会、面向公众、面向‘陌生人’的,这种对象的宽泛性造成了舆论监督的弱化,从而导致了人们公民道德观念的淡化。再次,公民道德没有私德那种天经地义的性质。私德主要是以血缘为纽带、以亲情和友情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在习惯上看来,私德行为具有天经地义的性质,人们能够比较自觉地履行私德。相比之下,公民道德对一般人就缺乏约束力。最后,公民道德受环境的影响更大。由于公民道德没有天经地义的性质,加之人们在这方面的自律性较差,因此从众心理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有着重要影响,而这种影响的消极性要大于积极性,因为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行为主体所面对的群体是陌生的,交往大多数是一次性的,这种群体对积极的道德行为影响力较弱,而对消极的道德行为的影响力则较强。 道德建设必须从公民道德建设抓起。道德体现“应有”的价值,而表达“应有”价值的具体的道德规范是有层次的。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曾错误地对道德建设先入为主地理解为首先要宣传推崇远大的共产主义道德和理想,学习道德楷模,不顾公民实际的生活状况,一味要求公民为着一种道德理想放弃个人的利益追求;不考虑公民现有的道德素质和水准,无限提高道德建设的目标;不注重社会公共生活的完善和发展,不断地向公民个人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道德要求。事实证明,如果公民连起码的公民道德要求都不能遵守,体现更高层次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建设自然就会碰到难以逾越的障碍和困难。只有公民道德得到充分的落实和不断的完善,才能为更高层次的道德建设打下深厚的基础。因此,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建设的前提。 我国传统文化中历来缺乏公德资源。中国传统文化是“义务本位”的伦理文化或称“君子”文化。道德是建立在乐观人性之上的高调道德,重道德理想、轻道德规范;重私德、轻公德,追求人的理想境界,道德的目标是求君子,社会长期缺乏可供普通百姓操作的最基本的公民道德。相反,西方的道德是建立在悲观人性论之上的低调道德,这种道德对人性的弱点有着深刻的警觉,道德的目标是防小人,最后形成了与法律相结合的公民道德。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今天的道德失范现象,是历史上精英道德独断的结果。因此,今天的道德建设应该首先从具有可操作性的公民道德做起。 市场经济要求的是普遍主义的道德,这种道德只能是公民道德。公民道德是所有以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为经济运作模式的社会中处理人与人伦理关系的基本准则。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使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联系愈加紧密,交往日益频繁。由于社会流动,人际交往范围的扩大,同时缺乏社会监督,曾经在熟人社会起作用的道德规范在陌生人社会失去其规范作用。在现实的社会公共生活中,无契约、无承诺、无规则的行为大量发生,公共生活处于无序状态,公民道德意识淡薄,公德行为缺乏。这些现象的存在必将严重地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为了使市场经济有序地向前发展,更好地发挥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必须通过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因为公民道德是一种基础性的、普遍性的、全民性的行为规范,它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对人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另一方面,长期的、分散的小农经济使我们的先民们缺少公共生活,因而也缺乏公民道德意识和遵守公民道德的习惯。传统的儒家伦理是建立在家庭伦理基础之上的,中心是人伦,重家庭伦理,轻国家、社会伦理,道德是针对具体人而言和因人而异的。由于家庭、亲属的社会关系较密切,社会关系是个别的和具有感情色彩的,伦理具有个别的性质,人们在对外交往中常常具有不同于“内部道德”的“外部道德”。因此,也只有通过公民道德建设,才能够规范公共场合中受到利益驱动的多元个体之间千变万化的活动,避免道德上“乘黑车”现象的发生。 (二)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首先提高全体公民对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只有从思想上真正地认识到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在全体公民中达成共识,才能为公民道德建设打下了坚定的基础,使公民道德建设获得强有力的、持久的动力。 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仅靠公民个体自发的积累是不够的,外在的教育、示范在公民道德的形成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对公民进行公民道德灌输,宣传正义、善良、诚实、守法、合法的道德行为,以正确的价值取向教育人、引导人,帮助公民树立道德信念,培养公民坚定的道德操守,强化公民的道德自律精神。同时,要实现公民道德教育制度化,把加强公民道德教育作为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以制度化的形式确定下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公民道德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