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中英澳暑期哲学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现代外国哲学研究室共同发起的“历史哲学:过去与未来”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3月7日在北京举行。与会学者20余人。会议主要围绕四个问题展开了讨论:(1)历史哲学在中国的发展与现状;(2)西方历史哲学研究的现状;(3)历史哲学与其他哲学学科的联系;(4)如何在中国推进历史哲学的研究工作。 何兆武先生是我国现代历史哲学研究的先驱之一。他在会上比较了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后历史哲学研究上的变化,认为现在正是开展历史哲学研究的大好时机。涂纪亮先生则特别指出了在中国开展历史哲学研究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即客观性、科学性和可指导性。他认为,历史哲学研究的客观性是针对历史的客观性而言,因而这种研究应当力求排除研究者的主观因素。同时,历史的客观性又要求我们的研究具有科学性,并对我们常人的历史认识提供可行的指导。王炳文、章士嵘和徐友渔等先生也就西方历史哲学的研究和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历史哲学研究是一个对其他哲学学科带有指导性和概括性的领域。在某种程度上说,历史哲学的研究水平决定了我们在哲学上的整体研究水平。 陈新认为,历史哲学研究的着眼点不应再是历史的客观性问题,而是历史研究本身的客观性,即区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对历史上不同哲学家和历史学家的不同历史观点的认识。当代西方历史哲学研究的重点主要是放在第二个方面。彭刚特别分析了西方历史哲学研究与我国历史哲学研究的区别,指出了我们应当认真对待西方研究中不断出现的各种新理论观点,但又不能完全步西方后尘,而是需要根据我们的国情、特别是要尊重我国的历史学研究成果,推出我们自己的历史研究理论。于沛向与会者介绍了西方历史哲学家如何重视中国历史的问题。他认为,在当代西方史学界已经形成了一种重视研究中国历史的共识,这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深思。 关于历史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有不少学者做出了深入的比较分析。尚杰以法国哲学现象学为背景提出了研究历史的新的“意向性”的方法。罗嘉昌以科学哲学为背景探讨了历史的普遍规律问题;晏辉谈了历史哲学和社会哲学的关系问题;黄裕生提出了历史与时间的关系问题;李洁介绍了尼采历史观中的理想主义;江怡谈到了历史和时间的“离”“合”关系;李德顺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中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涂纪亮先生提出了研究历史哲学要联系西方哲学史和中国哲学史的建议。 会议提出重新审视和澄清历史和历史哲学的概念。会议的热点问题是:什么是历史哲学?历史可不可以重复?这就涉及历史的普遍规律性问题、历史的主观和客观性问题,它与科学的关系以及历史文本的客观性和主观选择性关系等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