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伦理学:审视经济发展的伦理价值取向

作 者:
谢舜 

作者简介:
谢舜,广西大学社会科学与管理学院教授 南宁 530004

原文出处:
《江汉论坛》

内容提要:

经济发展不只是一种需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加以研究的经济现象,也是一种需要从伦理学的角度加以审视的多因素、多层面的社会现象。经济发展作为人类有目的性的活动总是体现着这样或那样的价值取向,不管经济发展的价值取向多么复杂,规范伦理学对经济发展的审视必定要求它的总目标和最终是否合理的标准应是人类整体(个人的各个方面和人类社会中的不同群体)的全面提升和发展。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2001 年 07 期

字号:

      经济发展是一个需要从多视角(包括伦理学的视角)加以研讨的问题。目前,学术界对经济发展的研究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从伦理学角度对经济发展及其合理性作审视还远远不够。本文拟从发展伦理学的视角分析经济发展的伦理价值取向问题。

      一、发展伦理学对经济发展伦理审视的必要性

      1.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分离以及经济发展研究的视角缺陷

      经济学与伦理学的结合可以从亚当·斯密一直追溯到亚里斯多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指出:“不仅被尊称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曾经是格拉斯哥(一个充满实用主义的城市)大学的道德哲学教授,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学科曾经被认为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经济学有两个不同的根源:一是伦理学,一是工程学或技术实证的东西,这两者都与政治学有联系(注:阿玛蒂亚·森:《伦理学与经济学》,王宇、王文玉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8-9,14,10-11,10、13、32、59、79页。)。亚里斯多德认为政治学是最有权威的科学,它让经济学(理财术)等科学为自己服务,它自身的目的蕴涵着其他科学的目的;而政治学的目的就是“属人的善”、就是“美好生活的普遍促进”(注:亚里斯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第1卷,苗力田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可见经济学研究与伦理学、政治学研究的密切结合有着悠久的历史。亚当·斯密之后,把伦理学的考虑从经济学中剔除的逻辑实证主义倾向和做法逐渐时髦起来。当然,经济学与政治学、伦理学的分离是与人类实践不断深化、扩大的过程中经济、社会、文化三大领域的分层相适应的,经济学对伦理因素的忽略有助于经济学家集中解决经济中大量的技术工程方面的问题,有助于经济学的发展。“正是由于工程学方法的广泛应用,使经济学可以对很多现实问题提供较好的理解和解释”(注:阿玛蒂亚·森:《伦理学与经济学》,王宇、王文玉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8-9,14,10-11,10、13、32、59、79页。),经济学才成为社会科学的“皇后”。

      然而,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分离随着人类经济实践的进一步扩大化、一体化和复杂化,特别是经济发展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物的矛盾关系凸现而日益显露其缺陷。经济学偏重和专注于物与物的关系即经济效率,经济学的“‘工程学’方法的特点是,只关心最基本的逻辑问题,而不关心人类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以及什么东西能够培养‘人的美德’或者‘一个人应该怎样活’等这类问题”(注:阿玛蒂亚·森:《伦理学与经济学》,王宇、王文玉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8-9,14,10-11,10、13、32、59、79页。)。阿玛蒂亚·森认为,经济学的无伦理(non-ethical)特征造成了经济学的贫困,使福利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变得狭窄、分析缺乏说服力,并削弱了预测经济学的行为基础;它也使经济学对自身的两个根本问题缺乏说服力:经济行为的动机和对经济成就的判断,这两个问题都浸透着伦理的因素(注:阿玛蒂亚·森:《伦理学与经济学》,王宇、王文玉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8-9,14,10-11,10、13、32、59、79页。)。因为存在这种分离,经济学对人类行为动机的设定过于简单、狭隘和武断,它无法解释大量的私人企业主富可及三代仍然辛勤工作和经济组织中的团队精神等等现象;对经济成就的判断也由于缺乏“人类最终目的是什么”和“怎样的经济活动使人幸福”这样的伦理考虑,在大量的经济活动的外部性(人的异化、生态价值的丧失等)面前,以最小成本追求最大利润的标准显得既狭隘又苍白。但是,除阿玛蒂亚·森提到的两个经济根本问题外,还有一个根本问题即经济发展、经济活动的战略和手段的取舍也是与伦理的考虑密不可分的。如中国的西部开发战略,从经济技术角度考虑是不完全合乎经济效率标准的,因为单位资金和资源的投入产出比,由于技术基础和规模经济的效应,东部应大大高于西部。

      总之,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分离造成了对经济发展活动研究的无伦理特征的缺陷,迫切需要我们引入伦理学,特别是发展伦理学(注:关于发展伦理学,国内仅刘福森于1995年至1999年的三篇论文从学科存在的依据、性质、研究内容、功能、特征等方面作了深入的探讨。国外已有一本专著:Denis Goulet Development Ethics:A Guide to Theory and Practice.New York:Apex Press,1995.)的研究视角来审视经济发展。

      2.伦理价值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非物质要素的作用

      事实上,经济发展总是沉浸在特定的文化环境的汪洋大海之中,作为重要的文化环境之一的伦理价值,在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伦理价值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首先是提供动机基础、意义支撑、价值导向和目标的合理性,正确的伦理价值取向能够营造积极的精神氛围,促成经济主体间的良性互动,使经济活动合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总体需要。其次,伦理价值通过影响经济主体而调节和规范经济发展活动,遏制和减少“搭便车”、损人利己等消极行为,可以降低交易中的谈判费用和监督、执行合约的费用等交易成本,增加合作效益。再次,稳定而健全的伦理秩序和契约道德可以提供确定而合理的经济行为预期,减少个人、组织和社会获取信息、进行抉择的成本,从而降低经济活动的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率。

      3.经济发展的单向度伦理价值取向的危害

      经济发展伦理价值取向的单向度是指仅仅从物与物的关系出发,仅仅以物的扩张、GDP的增长、物质效益的增加为价值标准对经济发展进行评判。它是经济主义、物质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此“五鬼”肆虐的伦理根源。虽然20世纪末,由于综合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的出现,人类发展指数(HDI)和生活质量指数的采用,这种单向度价值取向的趋势有所缓解,但“五鬼”的积毒已深,肆虐已久,说今天的世界由内到外是一个“破损”的世界已不是夸张(注:关于地球上有形世界和无形世界的破损,参见秦麟征:《破损的世界——现代文明的阴影》,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卢风:《生存与享乐——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环境保护》,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具体反映在:人的单向度化,经济公正的缺失,生存环境的恶化,人类精神家园的丧失。人的单向度化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反动,表现为物质的张扬和精神的贫乏;手段与目的颠倒(人成为金钱和机器的奴隶,成为经济生产的工具);经济繁荣中的人的“灵魂”不安宁,人际关系的紧张,人的焦虑、抑郁和缺乏安全感。经济公正的缺失是指世界经济和地区经济现代化、市场化、一体化的过程中,贫富差距扩大和全球性失业,不公正的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经济霸权主义,发达国家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却占有和消耗世界三分之二的财富和资源。生态环境恶化是指无所不在的环境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变薄、生物多样性消失、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等等生态平衡的破坏,由于人对自然规律认识的局限性而存在的潜伏的生态失衡和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人类精神家园的丧失包括对物质的极度张扬和对精神的贬低和忽视,人成为“吃吧、喝吧、玩吧,别何所求”的没有灵魂的人。总之,经济增长给人类带来了物质的丰饶,但这个过程中,人类失去的更多;这个世界并不安宁,不和谐的因素很多。对此,经济发展的单向度伦理价值取向是难辞其咎的——该重新调整经济发展的伦理价值取向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