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社会的伦理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黄东桂,广西大学德育部,广西 南宁 530005

原文出处:
《学术论坛》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分析网络时代对社会伦理的影响,探讨网络社会面对的伦理难题:知识产权与个人隐私;信息安全与信息垄断;信息污染与信息欺诈;信息滥用与信用危机。对网络社会的伦理问题作了对策思考:尽快建立信息伦理准则,形成网上道德舆论氛围,推动个体的道德自律;防止符号世界的异化,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正确对待异质性伦理和同质性伦理,形成全球伦理价值观;坚持信息伦理发展的多元化和一元化的统一;对科学的态度、全新的观念和有效的方法推进我国的网络伦理建设。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2001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网络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是一种信息交流与交往的关系。网络社会构筑了一个全球性、开放性、全方位的相互联系的群体,在这个空间中,个体与整个世界相连接的信息通道被打开,人们通过网络踏上世界之路。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新的信息网络革命,它将比历史上的任何一次科学技术革命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带来的冲击更为巨大,它将影响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政治、法律、伦理道德和社会问题。那么,网络发展对伦理道德产生什么影响?如何应对这些影响?本文将对此进行一些探讨。

      三、网络技术对社会伦理的影响

      1.影响速度快。网络,这个开始用之于军事作战计划的产物,在二战之初仅是一个规模很小的分析系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中形成了当今的因特网(Internet)。到90年代初,私营商业机构的加入,Internet随之走向商业化,并且获得飞速发展。网络公司、网络商店、网络医院、网络书店、网络学校正在世界各地出现。Internet已广泛运用于生产、管理、流通、教育、医疗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尽管Internet进入我国的时间不长,但发展很快,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报告:截至1999年末,中国上网主机数达到350万台,网上主页超过1.5万个,注册域名4.8万余个。网络服务提供商ISP达520个。中国互联网用户人数已达890万,为上年的424%。《北京日报》2000年6月23日报道:中国网民已经超过1000万人。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加入网络之中,他们在网上进行信息浏览、信息发布、电子商务、人际交往、游戏娱乐等各种各样的活动,互联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加速各种文化的相互吸收和融合,促使各种文化在广泛传播中得到发展。在上网的过程中,进步的、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网络文化也会在自觉和不自觉中渗透到每一个网民的思想意识之中,影响着他们的文化素质、人生价值、品德标准、政治倾向。

      2.影响面广。信息资源是网络社会的主要资源,今天的Internet已不独属于某个国家、某个民族、某个组织,它无国界,无民族界限,是全球性信息资源共享的网络。网络不仅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而且它也扩展了人的活动范围。在世界向人开放的同时,人也向世界开放。每个个人在网络上的活动都可能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乃至世界的影响。在任何创造和成就能为整个人类所共享的同时,任何个人的非道德行为、方式也会通过网络产生对广大网民的超常性影响。

      3.影响方式的互动。网络文化是一种超越国家及民族界限的多元性世界广域文化。Internet的触角已延伸向社会的各个层面和角落,网络文化随着Internet迅猛发展和广泛普及。Internet为信息社会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自由,任何组织和个人只要拥有一部电话、一台电脑、一个调制解调器便可成为网上一员,他们可以在这个天下合一的世界中,自由自在地冲浪、翱翔,发布言论、阐明观点、诉说衷肠、发表作品、公布学术成果,在网络空间中几乎不受限制。它是开放式、跨文化的传播,这种具有多媒体(图、文、声并茂)、互动式(可激发信息接收者更大的主动性)和实时性(快速、及时、同步)等特征的网络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多元文化的传播、碰撞和交融,给社会道德、伦理观念的传播带来极大的便利。推动社会道德的开放性、多元化,促进吸收东西方人类文明的优秀道德成果,创造人类社会先进的文明成果。

      二、网络发展给社会伦理提出的难题

      1.知识产权与个人隐私。法律要保障知识首创者或所有者的权利,这是一个涉及公平的道德问题。未经允许借用、移植、复制他人的程序和其他信息,这实际上是一种网上偷窃行为,但是由于这种行为很难发现,使这种行为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因此,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强烈地要求政府或社会处理好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公开合理利用两者相互矛盾的难题。

      保护个人隐私是一项社会基本的伦理要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合理的个人隐私作为人的基本权利之一,应该得到充分的保障,然而,这种权利在网络时代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传统社会中,个人的隐私比较容易保持。而在网络时代,人们的生活、娱乐、工作、交往等都会留下数字化的痕迹,并在网上有所反映。一方面,网络服务商为了计算收入网费和信息使用费,需要对客户的行踪进行详细的记录,由于这种记录非常方便,因而可以达到十分细致的程度。另一方面,政府执法部门为了查找执法的证据,也有记录人们行为的需要。这就产生了个人隐私与社会服务和安全之间的矛盾:对个人而言,他的隐私权应该得到保障,对于社会而言,个人要对自己的行为及其所产生的后果负相应的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等,因而其行为又应该留下可资查证的原始记录。这个矛盾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影响个人权益和能力的充分发挥,也会影响社会成员的道德情感。

      2.信息安全与信息垄断。信息高速公路同样存在“交通事故”与“交通安全问题”。由于因特网自身安全性差的弱点(跨时空跨地域的、开放性的、无主控的国际网络),网络上时常会非法潜入一些“黑客”进行破坏。常见的网络犯罪有网上盗窃、诈骗,电脑病毒的制作和传播等等。1998年2月2日,我国发生第一起非法入侵中国公众多媒体网络案,24岁的吕某和22岁的袁某利用手提电脑侵入中国公众多媒体网络,非法获得网络系统管理的最高权限,修改密码的口令,使管理员失去管理权,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