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价值观建设的几个问题

作 者:

作者简介:
杨启胜(1951-),男,山西临猗人,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教授,从事哲学研究。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党校 哲学教研部,宁夏 银川 750021

原文出处:
《宁夏党校学报》

内容提要:

价值观建设,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现阶段,尤其需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作为基本的价值导向。同时,要正确看待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既要纠正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不相一致的种种现象,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1 年 1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21(2001)-04-0049-03

      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观建设,引导广大干部和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正确看待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

      价值观作为人们进行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的基本准则,是人们在认识价值、创造价值的活动中形成的。而一种价值观一旦形成,又会直接影响、制约和支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特别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社会变革,往往都是在相应的社会价值观的支配和推动下进行的。目前我国正处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正在发生着空前广泛而深刻的巨大变化。这场波澜壮阔的社会大变革,也必然促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极大的转变。而价值观念的转变,反过来又会强烈地影响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我们应当运用辩证的观点加以全面分析。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力地冲击了人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各种旧的价值观念。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了长期以来支配人们思想的“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可以冲击一切,以及重义轻利、安贫乐道、平均主义、固步自封、封闭观念、等级观念、特权观念等错误的、落后的、保守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人们正在形成一系列新的、健康的、积极的价值观念。例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活动的主体都是独立的经济利益实体,因此,发展市场经济,增强了人们的主体意识,包括企业和个人的主体性都得到了充分发挥,从而有利于人们树立自主、自立、自信、自强的观念;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机制,因而发展市场经济,使人们增强了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勇担风险的精神和时间观念、效益观念;市场经济是在平等互利、等价交换的基础上进行的,发展市场经济,也有利于人们增强民主、自由、平等的观念和开放意识、法制意识;等等。

      其次,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引发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积极的变化的同时,也难免会使一部分人产生出某些消极、落后、颓废的价值观念。例如,市场经济固然能直接促使人们重视物质利益,但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和追求物质利益,则势必会使一些人只注重个人利益而不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从而导致“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倾向盛行,致使极端利己主义的价值观泛滥;市场经济固然有利于人们讲求实际,注重效率,但如果不注意加以正确引导,也会使一些人只讲实惠不讲信用,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只讲权利不讲义务,只顾眼前不顾长远,从而导致享乐主义思想蔓延;市场经济固然有利于人们增强主体意识,但也容易使一些人只看重个人利益,从而滑向以个人为中心,或者只看重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的局部利益,产生本位主义的倾向,甚至为了个人利益、局部利益而不惜损害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如果运用失当,也容易使一些人受利益驱动,采取坑蒙拐骗、欺诈勒索、行贿受贿、偷税漏税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市场经济强调在经济活动中坚持等价交换的原则,但如果将这一原则不加限制地推广到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其他社会生活领域,那就势必会导致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以至于出现伦理道德沦丧、人际关系淡漠等消极腐败现象。对于上述这些错误的、消极的价值观念如果不注意加以批判和抵制,任其发展下去,那就必然会严重地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影响和妨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总之,市场经济对人们的价值观念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切实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观建设,既要大力提倡和发扬进步的、健康的、积极的价值观念,又要坚决抵制和批判错误的、落后的、消极的价值观念,从而有力地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

      二、坚持价值取向多元性与价值导向一元性的统一

      价值取向即人们根据自身的需要或信仰所持的思想和行为走向。在以往实行计划经济的时期,由于社会的封闭性和物质文化生活条件的限制等原因,人们的价值取向相对来说是比较单一和狭窄的,这显然不利于满足人们的各种物质文化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随着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的价值取向出现了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的趋势。例如,人们在职业、消费和业余生活等许多方面,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和实际条件,自由地作出选择。这种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趋势反映了人们个性的自由发展与人们的实际生活和活动内容的拓宽、深化和丰富。因此,从主流上看,价值取向多元化趋势的出现,无疑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随着人们价值取向多元化趋势的出现,也造成了一些负面的、消极的后果,即造成了多种不同性质的价值观并存的局面。这样一来,正确的、进步的价值观就必然会受到错误的、落后的价值观的冲击、削弱和曲解。因此,这就迫切需要从价值导向上,对人们的价值取向加以正确引导。

      所谓价值导向,就是一个社会所提倡的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它直接影响和引导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在现实社会中,由于主体的多层次性和实际利益的差别,人们的价值取向往往是多元的。然而,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则必须是统一的、一元的。因为只有坚持价值导向的一元性,才能维护社会的整体价值利益。相反,如果出现多种价值导向,就会造成人们价值观念的紊乱,甚至导致社会的分化和瓦解。可见,对于价值导向的重要性,是切不可忽视的。

      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坚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基本的价值导向。

      以爱国主义作为价值导向,就是要以爱国主义作为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支柱。我国人民历来具有爱国主义的传统。这种传统集中表现为对祖国的山河、人民、历史文化、资源的热爱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以及为祖国的利益顽强奋斗的精神。在当代,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是有机统一的。在现阶段,我们以爱国主义作为价值导向,就是要以爱国主义作为鼓舞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发扬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确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树立振兴中华的豪情壮志,以贡献全部力量建设和保卫祖国为最大光荣,坚决反对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损害国家利益和尊严的一切言论和行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