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化看当代社会创新

作 者:
黄涛 

作者简介:
黄涛 中共深圳市委党校哲学部 邮政编码:518060

原文出处:
《现代哲学》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1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全球化与社会创新这两个话题几乎同时成为话语热点,被人们广泛地运用于当代社会历史新趋势的描述和分析当中。“创新”是一个相对概念而不是绝对概念。从历时性的角度看,相对于传统而言,前所未有的就是创新;从共时性的角度看,相对于同一或单一化而言,与众不同的就是创新;从方法论的角度看,相对于新的问题和挑战而言,解决问题、迎接挑战必然需要创新性的手段和方法。对社会创新来说也是如此。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当代社会创新在这三个意义上都具有充分的内涵。

      (一)相对于过去传统的世界经济状况而言,当代的经济全球化现象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创新。

      虽然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或者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五十年内,由于铁路和轮船的使用使运费降低、运输成本下降而引起了经济的跨国运动,出现了全球化的趋势,特别是贸易的国际化。然而,当时的国际化经济状况远不如近二十年来的经济全球化的规模之大、发展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八十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现象,是由现代通讯革命直接推动的,特别是近年来国际互联网络的迅速商业化,使国际通讯费用大大降低,贸易和金融的交易成本急速下调,从而使全球化达到了一个空前的规模和水平,远远超过一战前的水平。因此当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是一个新的历史现象,它在三个方面表现出一种社会创新:

      第一,超越性和突破性。传统的世界经济是非全球化的、局部的,经济活动的要素和环节被限制在一国或者少数几个国家的范围内,而现在的经济活动却实现了跨国界流动和融合。商品、服务、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等在国际间大规模地流动和转换,明显地表现为对限制和障碍的突破过程。这种突破包括:首先是对自然空间,即地理空间界限的突破,这在生产、贸易、投资和金融各方面都已成为事实,因此人们把当代经济称作“无国界的经济”一点也不夸张。其次是对自然时间,即物理时间的突破,例如全球24小时金融交易系统的形成,以及如今刚刚浮出水面的电子商务的运作,都可以完全忽略世界各地的时差,在任何时候都能进行。其三是对制度与规则的突破。冷战的终结促进了世界统一市场的形成,社会制度已经不再是经济活动的障碍。而贸易和投资壁垒的减少,金融管制政策的放松等等,不仅是在地理意义上,而且在政治权力及意识形态空间的意义上突破了国家疆界。因此,全球化是市场对国家的突破,也是经济活动对政治藩篱的超越。在这个意义上,经济的全球化是对社会经济活动领域的巨大创新。

      第二,关联性和交互性。由于经济活动的跨国界融合和交流,使得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关联度大大增强。不论是在生产、消费还是交换领域中,各个经济主体之间已经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互惠互补、相互依赖,也相互制约、相互牵连。任何经济活动再也不可能是孤立和局部的,而是成为整个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并且只有参与到这一整体当中占据一定的位置,局部的经济活动才能获得利益。这种经济活动的高度相关性和整体性是前所未有的,它不仅引发了经济活动在形式上的创新,而且促进了从结构、机制到组织、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创新。

      第三,统一性和趋同性。以“世界统一大市场”、“全球工厂”等为标志的世界经济整体的形成,也意味着各个经济主体的活动在运行机制上的统一,包括体制、规则的统一和手段的趋同。WTO的成立正是在制定统一规则以约束各国贸易行为的意义上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而加入WTO就是要在遵循和利用国际统一规则的意义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同时经济活动的手段和方式也日益趋同,例如电子贸易手段、国际贸易商品共同标准、贸易合同标准化等等的普遍使用。

      经济活动关联与统一性的增强也大大地促使政治领域中的趋同和合作行为。一方面,民主已经普遍化为各国政治现代化的共同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虽然政治国家仍然是世界经济利益主体结构中的主要元素(另一主要元素是日益发展的跨国公司),但是国家经济安全和利益与全球化之间的矛盾激化,促使各国采取共赢原则取代零和原则来处理国家间关系。现在,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的协调和合作行为,无论从内容、范围还是深度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而经济全球化为文化带来的变化更直接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经济活动的频繁交往,信息获取的便捷和丰富,深深地触及人们的文化观念和信仰,各种强势文化因素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弥漫开来。相对于传统的人类文化格局而言,这种文化交流融合的新趋势是一种文化创新现象,虽然它应该被看作是一个无意识的客观过程。而同时,对文化的有意识的创新性操作也是全球化的一个必然产物。

      (二)全球化在抵制趋同、克服同化的意义上引发和推动了社会创新。

      全球化是一种同化,“它体现为各国各民族和各种不同的文化体系之间在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某种趋同化”。(注:俞可平《全球化研究中的中国视角》,资料来源于“思想的境界”网站(http://www.sixiang.com/))由于在配置资源和调动主体性方面的高效,市场经济体制已经被公认为人类迄今为止最优越的经济体制,因而在世界范围获得了它的普遍性;而民主政治也日益成为各个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共同目标,对自由和平等生活的追求成为普遍的政治价值。“世界明显朝着实现这两种价值的方向不可避免地、不可逆转地向前发展”。(注:(日)近藤诚一《全球化及其外交意义》,《现代外国社会科学文摘》1999年4月,P21-2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