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统一的科学体系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求是》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1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切科学的理论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是这样的科学理论。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三个代表”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两个文明建设、社会发展规律与人民历史主体地位、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建设的辩证关系,深化了我们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

      两个文明建设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与精神是辩证的统一。“三个代表”反映了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与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一致性,揭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一切工作必须努力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和先进文化建设的规律,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古往今来的历史证明: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无论是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归根到底都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最终推动了社会形态的转变。也就是说,生产力不仅推动着社会的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的变革,而且推动着社会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变革;不仅从根本上决定并制约着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且从根本上决定并制约着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因此,无论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如果它们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那就必然要发生调整和变革。

      生产力作为社会的物质力量,是具体的历史的。每一时代都有每一时代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每一时代都有每一时代不同的生产力发展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谁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谁就赢得了历史的主动权,赢得了未来和进步。建党80年来,我们党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忠实代表,经历了从夺取政权到巩固政权、从领导革命到领导建设的历史转变。我们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其目的就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毛泽东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1079页)邓小平也强调:“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25页)历史经验表明:正是由于我们推翻了反动的“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现在,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进步的潮流更加需要我们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江泽民同志关于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重要思想,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宽广的世界眼光观察世界得出的科学结论,是把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具体运用于党建领域的理论创新,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当代世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敏锐地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不断地改革那些不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凡是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就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凡是不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就要实事求是地纠正。只有这样,才能站在时代的前列,跟上时代的步伐,反映时代的潮流,把握时代的趋势,为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为建设先进文化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强大的物质保证。

      当然,我们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者,不是机械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者。我们承认在历史发展总的进程中是物质决定精神,同时也承认精神对于物质存在着巨大的反作用;我们承认物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最终决定因素,但决不是唯一的因素。应当看到,先进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不仅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这是江泽民同志强调在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同时,也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根本原因所在。建党80年来,我们党不仅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科学理论成果;我们党领导和创造的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不仅荡涤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和国外渗透进来的腐朽没落的旧文化,而且从思想上精神上极大地解放和激励了广大干部群众,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形成了凝聚人心、统一意志的正确指导思想和共同理想。尤其是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党所形成的深远历史意义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等,对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积极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同志又进一步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五种精神”,必将进一步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进中国的先进文化建设,是我们党始终高举的一面旗帜。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一新的论述进一步揭示了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内涵,更加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建设先进文化的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我们要贯彻落实好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提出的“必须全面把握两个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把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要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努力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