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内涵

作 者:

作者简介:
周毕芬(1971-),男,讲师,硕士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社会发展与社会控制、哲学。福建农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

原文出处: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的理论概括。它包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内涵,是从哲学高度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概括和发展。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1 年 1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854(2001)03-0016-03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唯物主义内涵

      思想路线是某一阶级、社会集团或政党化为指导思想并用以支配其行动的认识路线。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中,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还是坚持主观主义的思想路线,是关系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我们的结论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上,每一次进步,每一成就的取得,每一重大政策的制定,都离不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成功的根本。江泽民同志正是遵循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路线,分析和总结了我们党80年的基本历程,高度概括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现实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也就是从根本上冲破当时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政治成果。历史与现实都表明,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到现在,一直遵循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现实是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中国社会生产力和新文化的发展受到束缚,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受到了严重的损害。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地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锋芒直指束缚中国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桎梏,团结和带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经过长期奋斗,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领导和组织这场革命取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由此而成为在全国范围执掌政权的党,担负起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中国的重任,党的历史也揭开了新的篇章。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面临的经济现状是一个十分落后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资产阶级当时仍占据着大量的工业生产资料,其中包括反动的官僚资本家和立场摇摆不定的民族资本家。同时,落后的小农经济在农村中占了统治地位,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个体手工业的分散经营,不利于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党又顺应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以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为己任,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之路,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新型经济、政治和文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经验,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国面貌焕然一新。历史的经验表明,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的确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地奋斗。这就是我党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得出的必然结论。如果不承认这一点,就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者。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辩证法内涵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论述,不仅深刻地阐述了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间的辩证关系,而且全面完整地揭示了抓好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与办好中国的事情之间的辩证关系。可以说,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是贯穿于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一条红线。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经济建设方面,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推动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为社会创造大量的物质财富,实现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在意识形态方面,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社会提供优秀的精神产品,实现教、科、文、卫事业的发达以及人们思想政治与道德水平的提高;从而不断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这个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最终都是为了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反过来,只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保证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才会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创造先进文化的伟大事业,才能使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蓬勃发展。可见,这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缺一不可。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先进性与广泛性的辩证统一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党的先进性与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人民的根本利益之间的辩证关系,对整个“先进性”的内涵,论述得十分精辟和深刻。同时,也阐明了“先进性”与“广泛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等的多样化还将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先进程度和发展状况在我国呈现出历史性、时代性和层次性特点,中国先进文化也呈现出科学性、民族性、大众性和开放性的特点。面对这些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发展要求”、“前进方向”和“根本利益”这样概括性强、涵盖面广的科学概念,把不同层次、不同地域、不同形式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和前进方向都囊括其中,既体现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性,又充分体现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广泛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