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34(2001)04-0100-07 一 市场经济是当代人类最普遍的生活现实,也是人们极为常用的一个概念。原因在于,人的生活世界与生活关系,生活内容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均与市场经济有着各种各样的关联,体现着市场经济的本质与特征。 对于当代人来说,这种生活事实从某种意义上可以概括为这样的命题:市场经济就是人的生活本身,也就是人的生存方式。从这一命题出发,我们可以找到真正理解和把握市场经济的真实根据,获得当代人自觉地建构自我意识的现实基础,从而发现市场经济的终极本质与价值。 按照人们通常的认识,这个概括与观点似乎有些唐突,因为从其直接的现实性上看,市场经济首先具有经济规定性,是人们按照价值规律所进行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经济行为;是配置生产资源,获得物质利益,满足生活需要的体制。然而,仅仅从这些经济规定性出发,我们又确实无法理解和说明当代人类生活世界,生活关系与生活内容中市场经济的普遍性本质。这其中的疑惑和问题在市场经济直接现实的经济性中无法解决,只能在“超经济”的意境中寻找答案。 马克思曾经用这样“超经济”的方法,回答过类似于我们所遇到的问题。他在阐述自己的历史观时曾做出如下著名的推论:现实的前提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一当人们自己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人们用以生产自己所必需的资料的方式,首先取决于他们得到的现成的和需要再生产的生活资料本身的特性。这种生产方式不仅应当从它是个人肉体存在的再生产这方面来加以考察。它在更大程度上是这些个人的一定的活动方式,表现他们生活的一定的 形式,他们的一定的生活方式。” “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也就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相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相一致。”[1](P24-25) 马克思的历史观推论体现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与观念。首先,人的生存与发展是他关注的主要问题,他把有生命的个人作为历史观的基础与核心;其次,他把人所从事的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经济活动看做人之为人的生活方式和人性尺度。马克思的这种思维方式与观念,使他不仅超越了单纯意识观点的历史观,也摆脱了单纯经济观点的历史观,合理地确立了人的历史观。 至此,有必要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应该怎样反思我们对马克思历史观的理解?这个问题关涉到我们究竟从何种思维方式去认识人与社会的本质和历史,怎样理解和对待市场经济等现实问题。 第二,应该反思人们通常是怎样认识和理解市场经济的?这个问题的实质在于拓展和深化我们对市场经济的看法,通过改变思维方式与观念,升华人们的市场经济意识,促进市场经济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 提出这两个问题的依据在于:人类创造市场经济这种生存方式已经有五百年左右的历史了,市场经济的历史地位和社会价值,已经为人们普遍认识到了。由于市场经济所引发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变化日益加深和肯定着人们的这些认识。然而,对于市场经济与人性、人的生成以及人的本质实现等方面的关系和问题则关注的不够,更缺少足够的认识和理解。 从市场经济一出现的时候人类就开始了对他的认识和研究。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尽管人类对市场经济形成了丰富的经济性、政治性、文化性及社会性的认识成果,但人们至今仍然没能在此基础上真正形成合理的思维方式与观念,并从理论与实践上确认和挖掘市场经济的人性本质与形上价值。就哲学来说,虽然能够做到对市场经济“社会性”的关注,但从人和人的生存方式、人性价值的视角关注的就不够了。 这种状况使得人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经常处于某些困惑之中,市场经济的平等原则为什么却形成了人们之间的差距?人究竟怎样走向平等与民主?进步的市场经济为什么往往让人们从伦理道德上得出相反的结论?市场经济能够在“两个文明”上都推动社会进步吗?市场经济使人“物化”的代价问题如何解决?……这些疑问和困惑都有其现实的缘由,体现出人们对市场经济的审视,隐含着人们对市场经济的评价。这些问题用通常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是难以解决的。因此,超越以往的直观性思维与观念,突破通常的认识领域与水平,是当代人理解和把握市场经济,走出困惑的精神前提与思想基础。 二 市场经济对人本身发展的作用,是人与市场经济关系的根本。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市场经济源于人类生命本质充分展开的需要。 也就是说,人在自己的生命活动中创造出市场经济的生存方式。通过这种生存方式,人与自然界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己生命本质之间形成普遍的转换关系。 这种复杂的转换关系具有两种性质或两种形态:一是市场经济中越来越发达的物与物的直接流通、商品交换。这是看得见的“形而下”的“在场者”;二是市场经济中越来越深入的人与人的生命融合、本质交换,这是看不见的,“形而上”的“不在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