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的哲学意蕴

作 者:

作者简介:
邓兆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原文出处:
《岭南学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1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网络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空间技术、视频技术等联结世界各个国家、部门和个人的高速信息交换系统,是人们学习、工作、休闲和通信等方式最高效的信息传播载体。作为高科技的卓越代表,网络赋予人的交往、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创造精神等许多新的内涵,它以独特的方式和丰富的内容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和把握现实世界的样式。

      一、网络化拓宽了人的交往关系

      交往是人的生存的基本方式之一,是社会发展和个体自我满足、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必要和普遍的条件。作为世纪之交璀璨的科技景观,网络改变了传统的人的交往模式,拓宽了人的交往空间,赋予人类交往以全新的内涵,深刻改变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

      网络化的人的交往超越时空的限制,拓展人的交往关系的空间。传统意义的人的交往一般是基于血缘、地缘、业缘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的交往过程受制于人的社会地位、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等因素。网络化人的交往是虚拟空间的反映,它超越了物理空间的限制,人的交往关系不仅仅是纯熟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大量陌生的、不同阶级不同民族的、不同地区不同语言的人,在网络中发生着直接和间接的交往关系,这是传统人的交往关系所无法囊括的。网络化人的交往关系的新特点,对传统人的交往关系模式是一个巨大冲击。

      网络化改变了人的交往活动方式。现实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主要形式是面对面的直接交往,交往活动范围受制于物理空间,定时定点、单向面窄;网络化人的交往的形式是间接的、虚拟、符号化的,交往的范围和交往活动的领域超越了物理时空的限制,突破了以往点对点交往的局限性,实现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多对一的各种交往形式。网络化人的交往是点对面的交往,社会成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就任何内容和自己所关心的对象同时进行交流。网络加快人与人、人与社会交往的速度,大幅度拓宽了人的交往活动的范围,引发了社会价值观念和人的道德互动方式的更新。网络化交往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使个体可了解到不同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评价,拓宽了个体的社会认定范围和程度;不同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在网络上的交汇、碰撞、竞争,不仅可以领略到异质民族文化风情,为个体交往的社会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而且为传统交往理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网络化交往能加速社会发展的进程。唯物史观认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在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然而,我们应当看到,在网络化交往过程中,社会发展的孤立状态被打破,这样就不仅可以加速社会的发展,而且可以使社会形态发生在更大系统制约下的“跳跃”。网络化交往对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具有促进作用。因为任何一个将要退出政治历史舞台的旧生产关系和旧的社会制度,其自身包含的矛盾是尖锐的和复杂的。然而,依靠其自身的矛盾运动,即在一个与外界隔离的封闭系统内,其矛盾和矛盾斗争的发展是相当缓慢的。一旦与外界接触,先进的科学文化和先进的思想观念注入了这个处于封闭状态的社会系统和生产关系,就会产生快速反应的效应,引起原有封闭系统的激烈震荡,加速其内部矛盾的激化和发展。网络化交往,使人们克服了空间距离的限制,增加了交往的次数,提高了交往的频率,使人们的科学文化和思想观念很快得到交流,加快了新的社会组织的产生和新的生产关系的形成。总之,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平等独立状态下需要几十年、几百年才能充分体现的矛盾,在网络化交往过程中,便一下子就暴露出来了,从而使人们产生了一种改良、改革或革命的欲望和需要。而不发达国家或地区通过一系列的改良、改革或革命,加速了社会发展的进程,跳跃地赶上或超过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国家。

      网络化交往有助于个体的潜能和价值的全面展示。网络化交往突破了物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由多元文化组成的人的世界。它以先进的电子技术手段向个体和群体快捷、高效地传播全人类的优秀的文化遗产、当代最新的科技成果、社会倡导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帮助人们在一个更广泛的社会环境学习和积累社会知识与道德知识,发展自己个性。当个体在平等、宽松的网络化环境中感知和审视异质的文学艺术、宗教信仰、伦理文化、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并通过比较和选择将之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和行为准则时,个体高层次自我需要就会得到满足,平等、和谐和自由的网络化交往使个体获得更多的尊重和尊严,其潜能和价值就会得到全面的展示。

      二、网络化加快了新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形成

      网络化加快了社会信息的流动和加工,激活了传统价值观念机制的内部因子,为个体和群体认同的价值取向建构了一个新框架。这个价值观念框架主要由如下要素构成:

      (1)自主性。如果说传统价值观念是一种依赖型的价值观念,那么,网络化的价值观念就是一种自主型的价值观念。因为网络是基于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目的建立起来的,网民必须自己确定自己干什么、怎么干,“自己对自己负责”、“自己为自己做主”、“自己管理自己”,自觉地作网络的主人。由依赖到自觉的嬗变,是人的主体能动性和潜能得到提升的确证。

      (2)奉献精神。网络是基于资源共享建立起来的,网民遵循的共同原则是:所有网的子网可以在彼此免费的情况下获得别人的信息,新的子网和计算机也要无偿地为网络提供资源。因此,没有奉献精神,没有信息资源的共享意识,就没有网络。奉献精神是网络社会基本的价值导向。

      (3)加强了权利和平等意识。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的集合,它将世界上数万计的计算机、网络互联在一起,既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又相互独立,各自分散管理;它没有中心,没有领导管理机构,没有人比其他人享有更多的特权,权力、阶级、阶层甚至地理位置、国家、民族在网络中都失去意义,每个网民都可能成为中心,人与人之间趋于平等,不再受等级制度的控制。个体平等意识和权利意识得到了加强,这有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独立的个性,提高了人的创造性。

      (4)自由、民主精神。网络化的核心是自由、开放性。在虚拟网络化社会里,人人都是平等的。人人都有发言权,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自由地进行选择和取舍,无须他人命令。因此,网络化为人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自由、民主意识得到了全方位的锤炼和提升,这是人的能动性、创造性获得张扬的重要标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