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799(2001)04-0028-04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是经过长时间思考而提出的科学结论。 一、“三个代表”是从唯物史观的高度提出的科学结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一种科学思想的形成总是与产生这种思想的社会历史条件、社会实践分不开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根源于社会存在的深刻变化,植根于伟大的社会实践。 第一,世界大格局、大变化、大趋势对党的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并且有了新的发展。当代资本主义始终没有改变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时候,各种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尖锐复杂,非常激烈。和平与发展既是当今世界的基本趋势,又是有待解决的基本问题。经济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生产力发展日新月异,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也将长期存在。文化上,世界各种优秀文化成果不断传播,“网上文化”成为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的通道,各种文化的矛盾冲突日趋激烈,腐朽文化思想的侵蚀不断加剧,不同意识形态的斗争在新的世纪将会长期存在。如此复杂的国际形势及其变化,使我们党面临严峻的考验,给我们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经济上、科技上占优势的西方国家的强大压力,面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曲折带来的困难,我们党要完成把一个有12亿人口的大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艰巨任务,必须走在时代的前列,极大地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在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上瞄准最新的前沿,在文化发展上代表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治国理政上采用最先进的方法和手段,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生命的活力,才能经受住考验,更好地完成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第二,国际大局与国内大局相联系,国内大局直接规定着党的使命和任务。在20世纪,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昔日极贫极弱,蒙受巨大耻辱的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又通过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施科技兴国战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二步战略目标,进入小康社会,正在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在新的征程中,我们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很多困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只是初步建立,还有许多不完善、不健全的地方,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仍任重道远,充满艰辛。开创21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有三个因素至关重要:一是生产力能否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甚至跨越式发展;二是能否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三是能否进一步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具备了这三个因素,我们党就能够充分发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把中国真正建成民主、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我们党80年奋斗历史的科学总结。从我们党80年的实践历程看,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正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广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过去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挫折和成就都可以在“三个代表”中找到原因。遇到挫折,总是因为忽视了其中的某一方面。近些年来,党的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一部分党员干部思想僵化、信念动摇、作风不正、消极腐败等,也是因为在实践“三个代表”上出了偏差。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全党特别是党的干部队伍素质,既要充分吸收历史上一切行之有效的经验,又要有所创新。这是“三个代表”提出的实践依据。 世纪之交,社会存在的深刻变化,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是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根源,只有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才能真正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的思想。 二、“三个代表”是唯物史观在党的建设上的创造性运用 “三个代表”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具有深刻的科学性、客观性、创新性。唯物史观表明:在社会发展中,生产力是最基本的、起决定作用的力量,最终决定社会总体面貌和历史发展;文化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适应着生产力状况,并在相对独立发展的同时,通过经济基础对生产力发生巨大反作用,从而影响社会总体面貌变化及历史演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就集中表现为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积累与进步。判定一个政党是先进还是落后,是推动历史进步还是阻碍社会发展,基本上要看它是否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唯物史观还表明:无论生产力的发展还是文化的进步,其动力是亿万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既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同时也首先是拥有和享有者,创造者与拥有者高度一致,体现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正是深刻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是唯物史观在党的建设上的创造性运用。这种创造性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三个代表”突出了社会生活的整体性与党的建设全面性的统一。历史唯物论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结构的原理,论证了主产力的发展、文化的进步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内在统一,论证了这三个方面密切相关、辩证统一,构成了社会生活的整体。应当说,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再到毛泽东、邓小平都曾分别强调过这三个方面,而江泽民同志则把“三个代表”作为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集中而鲜明地运用于党的建设,这是唯物史观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史上的首创。在这三个方面的关系中。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础;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条件;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保证。“三个代表”集中地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共同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因此,把“三个代表”作为统一的整体而提出,体现了社会生活的整体性与党的建设全面性的统一。在理论上,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实践上,有利于坚持党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有利于坚持党的先进性的完整和统一,有利于防止和克服片面性,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