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01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2-8862(2001)07-0019-02 为欢迎国际价值探讨联合会主席、德尤维勒(D'Youville)学院教授阿波罗(J.M.Abbarno)博士,《价值探讨》(Value Inquiry)杂志主编、德鲁(Drew)大学教授迈克内尔(T.Magnell)博士来华讲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及其价值理论研究室于6月5日上午,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价值探讨”座谈会。除两位嘉宾阿波罗和迈克内尔外,哲学所的1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座谈会的主题是:美国价值研究的最新进展和中国价值研究的状况。 迈克内尔教授对价值研究的结构给出了一个大体轮廓。他认为对价值进行研究可以从元学科和分支学科(包括伦理学、美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两个层次进行。各分支学科的价值研究之间要进行对话,分支学科价值研究将来会有更大的发展,但不会取代元学科研究;相反,随着研究的深入,分支学科的研究会逐渐进入高层次的元学科研究。 座谈会就什么是价值、绝对价值与相对价值、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价值的判断标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迈克内尔教授认为,做价值判断不能局限于某一具体事物上,而要对评价对象在一个更加广阔的范围内来进行比较,即价值判断主要是通过比较来进行的。他还认为,价值可分为内在价值、固有价值与外在价值,而这几种价值又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外在的(或工具的)价值可以转化成内在的价值,反之亦然。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是相对的,一种情况下的内在价值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是外在价值。迈克内尔教授强调了关系价值说,他认为价值依赖于评价,取决于评价者与评价对象之间的关系。 阿波罗教授就科学和技术的价值问题作了发言。他认为二者有不同的价值。技术的价值是追求实用,是为了使我们的生活质量更高;而科学的核心价值是追求真理。追求真理可以推进对人类幸福的追求,技术发展也可以促使人们进一步追求真理,若无高技术的支撑,很多问题根本无从提出。 朱葆伟代表价值理论研究室,向美方嘉宾介绍了20年来中国价值哲学研究的状况。他说,中国与西方的价值哲学研究背景有所不同。当代中国的价值哲学研究可以说是发端于1978年的真理标难问题的讨论。从发展过程来看,中国的价值哲学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978-1985年是产生的阶段,提出过去被忽略的这一研究领域;1985-1995年是展开阶段,对一些重要的价值问题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并形成了几个互有区别和特色的研究方向,如从主体性角度,或从实践观、历史观方向等;1995年至今则是进一步深入和拓展的阶段,研究的问题越来越广泛和多样,与现实问题的关系日益密切,并形成了一些热点和焦点。他认为,中国哲学界对价值理论的系统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这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近年来中国社会的变化很快,提出了大量需要回答的问题;二是学者们视野比较开放,非常注意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像语言分析方法,现象学方法等,都已被中国学者吸收到自己的研究中。近年来,评价问题、生态价值问题,以及价值的一元性与多元性较多地受到关注,价值和评价的研究也更多地与伦理学、政治学、美学等的研究结合起来。中国价值哲学研究的方向是培植、更新中国文化的根,并汇入国际价值哲学的研究之中。它起始于对社会实践中重大问题的回应,并且是从更为一般的哲学背景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背景出发的。 座谈会上,哲学所闵家胤、章建刚、孙伟平、杨通进等也就双方感兴趣的一些问题,与美方嘉宾一起进行了探讨。 阿波罗教授最后说,美国价值研究始于1913年,起初侧重于形而上学和本体论方面的基础研究,现在则更重视应用研究。目前,应用研究、价值的一元与多元等问题的研究,已成为美中价值研究的重点,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越来越多,因此加强交流尤其重要。阿波罗教授还代表国际价值探讨联合会,邀请正在筹建中的中国价值论研究会加入国际价值探讨联合会,其会员也相应成为国际价值探讨联合会的会员。中方出席座谈会的专家、学者,也表达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价值探讨联合会、《价值探讨》杂志之间交流与合作的良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