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实践核心论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玉樑(1933- ),男,重庆市彭水县人,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陕西省 社会科学院,西安 710065

原文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必须肯定的,但有的学者却由此而提出了实践范畴是全部马克思哲学理论的核心的观点,即实践核心论。实践核心论有四种表现形式。实践核心论的实质是否定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明确宣称他是唯物主义者,他一贯坚持以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本体论,就是否定唯物主义,就是否定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实践核心论是歪曲和膨胀了的实践观,不是科学的实践观。实践核心论与邓小平实事求是的思想根本不相容。实践范畴是中介范畴,不是也不可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1 年 10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19(2001)-04-0086-09

      一、实践的重要作用与实践核心论的表现形式及实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哲学取得了多方面的重要进展,对实践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就是这些年我国哲学取得的重要进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近20年的研究,大家进一步认识到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区别于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特点。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对对象、现实、感性不仅从客体的形式去理解,而且还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从主体方面去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没有科学的实践观就不可能有历史唯物主义。重视实践的革命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特点。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是必须肯定的。

      实践到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什么样的重要地位,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的学者认为,既然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特点,马克思又说以往的哲学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还说过:“实际上,而且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1](P75)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实践唯物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唯物主义”,如果把实践唯物主义理解为与旧唯物主义或一切旧哲学有区别的重视革命实践或有科学实践观的唯物主义的话,我认为是可以的。这样可以从一个侧面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特点和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也可以作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补充。但对“实践唯物主义”这个提法有多种理解,容易产生歧义。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歧义就是把实践唯物主义理解为实践核心论。这也是这种观点的一个重要缺点。

      实践核心论的第一种表现形式,就是认为实践是马克思全部哲学理论的核心。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马克思哲学本质上是实践唯物主义,而这个提法本身已把这种哲学的基本问题凸显出来了。也就是说,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实践问题;而哲学基本问题就是哲学的最高问题。所以,实际是说马克思哲学的最高问题或核心问题是实践问题。这就是实践核心论。在这里,实践核心论就是认为实践问题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观点。

      持此观点的学者还认为,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1](P60)这一论述充分表明,在马克思的全部哲学理论中,实践居于基础和核心的位置上。在这里,他明确地表述了实践在马克思全部哲学理论中居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的观点,明确地提出了实践核心论。既然实践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就必然否定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最高问题。这一点,与上一段话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所谓实践核心论,其实质就是否定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以上两个论点对实践核心论的论证,从逻辑来看本身是不能成立的。上述第一个论点认为,马克思哲学的本质是实践唯物主义的提法就决定了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实践问题,而不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既然如此,也就不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了,就不存在唯物主义了,那就不是实践唯物主义而是实践主义或唯实践主义了。这样的哲学就根本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新唯物主义。所以这种观点是根本不能成立的。而这样的观点却自称为“实践唯物主义”,可见对“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解是多么混乱。

      这种观点之所以从实践唯物主义这个名称得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实践问题的结论,有一个重要的理论支撑:就是把哲学划分为知识论哲学和非知识论哲学。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西方哲学从柏拉图到康德、黑格尔的哲学都是知识论哲学,知识论哲学的中心任务是“解释世界”,知识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而马克思哲学的中心任务是“改变世界”,所以马克思哲学本质上是实践唯物主义。既然马克思哲学本质上是实践唯物主义,这个提法本身就决定了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实践问题。所谓知识论哲学,就是把哲学理解为单纯的求知活动的哲学。诚然,把哲学单纯地理解为求知的活动是片面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前的旧哲学的特点。但哲学能否离开求知活动而去实践,去改变世界呢?这样的“实践”不成了盲目的实践了吗?这样的“改变世界”不成了蛮干吗?这不是在鼓吹经验主义吗?持这种理解,认为不追求知识,不追求真理,只要实践就是哲学,只要改变世界就是哲学,那还要哲学干什么,这不是明明白白地要取消哲学吗?这种观点在今天知识经济时代尤其令人难以置信。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P61),是反对单纯地把哲学变成解释世界的求知活动,是强调实践的意义,但并不是否认解释世界的求知活动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的哲学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是否“爱智”、求知、求真;相反,在“爱智”、求知、求真上一切哲学都是相同的,这是哲学之所以为哲学的前提。马克思哲学的“爱智”、求知、求真不同于旧哲学,在于以实践为基础去求知求真,且获取知识与真理的目的在于改变世界。正确的实践,必须以对客观事物的规律的科学认识为指导。忽视求知活动的思想,绝不是马克思哲学的思想。正因为一切哲学都以求知求真的活动为前提,所以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都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面对的是主体思维以外的整个世界。是从客观实际出发,还是从主观认识、愿望出发,是从物到感觉思想、还是从思想感觉到物,这是一切哲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所以,一切哲学的基本问题都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