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实践基础

作 者:

作者简介:
颜晓峰 男 1955年生 国防大学政治理论教研室副教授 哲学博士

原文出处: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1 年 09 期

字号:

      哲学是思想中的实践,真正的哲学凝结了实践的时代精神,同时又能够在理论思维中反思与超越它的实践基础。在世纪与千年之交,人类社会的存在形式与实践方式,人的活动空间与交往关系,进入了一个以全球化(Globalization)为基本标志的新的发展阶段。全球化是当代人类实践的基本框架与宏观机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种世界环境与历史趋势面前,能否获得自身的生长源泉,怎样发挥科学世界观的实践功能,如何回答全球化实践的时代课题,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全球化时代的历史命运。

      全球化是指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个人、团体、政府之间,跨越领土、种族、语言等界限,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进行全球性的多种形式的交流、交换、交往活动,从而加深了人类的相互依赖、相互融合,促进了人类共同发展、共同行动的过程。全球化表明,生产力在全球范围得到普遍发展,世界市场已经形成,人类的普遍交往已经建立,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人从地域性的存在转变为世界性的存在。全球化是人的实践活动及其效应的全球化。全球化使物质生产活动的要素,如原料、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形成了普遍交换的全球体系。全球化使各个民族、国家的精神生产和消费也成为世界性的,“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马克思和恩格斯),不同的文化与文明在碰撞、冲突中也产生了渗透与互补。全球化使世界成为系统的存在,任何国家不可能在保守与封闭的状态下得到发展,改革与开放成为世界性潮流;任何国家的活动不可能不影响、波及到其他国家,也不可能完全摆脱国际社会的规则与制约。全球化使个人摆脱了某些地理与社会的局限,与整个世界的物质与精神生产发生实际的获得与享用关系,成为社会化的人。全球化成为一种历史的、经验的存在,是近现代以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的结果,“资本主义的产生带来了全球化的主要动力”,(注:Waters,M.1995.Globalization.London:Routledge,p.36.)是现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的产物,是人的实践手段、活动方式与交往空间不断进化的表现。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主要内容,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全球性扩散与反扩散。资本与市场的力量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量,资本出于追逐利润的需要,不断破坏和摧毁那些阻碍商品流通、货币交换、市场扩张的限制,超越了一切宗教、政治、民族和语言的界限。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按其本性来说,力求超越一切空间界限。”(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0卷,第521页。)市场交换的空间不断扩展,从地区之间到国家之间,既发展了人类劳动的物质变换,又发展了人类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化程度,造成了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互相依赖。以科技革命为基础的信息革命是全球化的技术动力,电脑的网络化促成了全球的网络化与信息化,电脑网络也构成了新型的全球化空间。现代通讯、传播技术的实质就是用电磁波去缩短全球信息交往的空间与时间,信息传播的同步性、实时性是世界进入全球化的重要标志,信息网络使人的跨时空的普遍交往成为可能。信息通过多种媒体的广泛传播,既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引导着人们的行为,也促成着更多的人们参与社会活动及其各种事件。

      哲学应该是“整个历史的一面镜子”(黑格尔)。当代历史是全球化的历史,当代哲学是全球化的时代精神,哲学正是在自己的历史实践环境中反映历史并写出自己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发生是与资本主义的全球性发展同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生的实践基础就是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正是目睹了工业革命的兴起、世界市场的建立、社会关系的变革,经历了世界历史与社会形态的巨大变化,马克思和恩格斯才创立了唯物史观,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进而指出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人的普遍交往,为人的自由与解放创造了条件。正是生产与交往活动逐步成为世界历史性的共同活动,才使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具有真实的、深厚的世界历史感,也就是能够从整体上、根本上把握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与发展趋势,并以此为依据推测人类社会的未来。当代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发展与人类生活的迅速变更,使全球化的速度在加快,全球化的领域在扩大,全球化的程度在加深。世界的全球化状态与19世纪相比,展现了新的面貌,进入了新的时代,产生了新的性质、特征与问题。应该承认,当代社会与一百多年前相比,发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变化。资本主义从工业社会过渡为“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知识社会”。知识的存量特别是创新知识、高科技知识的含量,已经成为财富的重要源泉与标志,生产创新主要依靠开发以知识与信息为代表的人工资源,知识成为劳动力资源中最有价值的部分。生产要素的结构变化,使劳动方式、分配形式、产权结构、阶级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20世纪,社会主义体系确实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来,无产阶级也一度在这些国家当家做主。但到20世纪末,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较量,出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与社会主义实践的开创者始料未及的情况。经历了一战、二战和冷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实现世界持久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和普遍繁荣,是人类的共同使命。现代化的进展,消费社会的享受,伴随着日益严重的全球问题,也就是生态破坏的全球化。这些都需要认识的深化,思想的投入,理论的提炼。20世纪的全球化实践,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长与更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与坚固的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关注人类命运,把握历史演变,说明社会兴衰为其使命的,它要在新的世纪仍然保持自身的解释力、预见力与说服力,就必须扎根于新的历史实践,反映社会的变迁,体现时代的本质,从历史观上对全球化时代作出科学的说明,提出自己的正确理论。只有面对时代课题,作出科学解答,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在新的时代真正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