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即人的问题的哲学,是对人的现实生存及其意义的强烈关注与理论追求,它立足于现实生活世界去关注人的生存处境和生存状态,并追求一种符合人的旨趣的生存样态。这样一种人学观本身就是对当代哲学精神的基本理解,因而,对于熟悉当代思想的文化状况及其走势的人来说,把当代哲学的主题形态看作是人学,已经成为一种常识。但就目前而言,要求人们接受并理解这一常识还需一个过程,并且人学研究也亟待化解和回答许多疑难问题:把人学确定为当代哲学的主题形态,其根据何在?人学与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是怎样的关系?人学与哲学的其他形态是何关系?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对人学成为当代哲学主题形态的内在理路有一个清晰的梳理和申述。这种申述也就是我们的哲学观。 作为一切科学之根的哲学,当然也存在并呈现为一定的形态,形态学研究方法也对哲学学术发生着重要影响。哲学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历史理解,本质上都是人性的自我理解、反省与创造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获得的关于历史的自我意识,一切哲学形态都必然蕴含着关于人及其历史的自我理解。正是基于人的自我理解,我们需要切入对传统哲学形态的批判,并进而理解人学何以成为当代哲学的主题形态。 一、传统哲学形态中“人”的缺失 首先应当指出,说传统哲学形态中存在着“人”的缺失,并不是指传统哲学缺乏对人的理解。因为透过传统西方哲学的理论表达形态,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它包含着对人和人性的说明。从苏格拉底开始,哲学的目标就转换为对社会人生的关注、思考。不懈地认识自我,肯定和提升人的世界,始终就是传统西方哲学所关注的。问题在于,传统哲学的理论形态是否真正承载起了相应的人性、人的生存境况和人生的关怀,甚至是干脆遮蔽了哲学关于人的深刻理解。 本体论哲学,是由亚里士多德确定起来的、并贯穿于整个传统西方哲学的第一个最主要的哲学形态。本体论哲学的意义是应当肯定的:它意味着要追求一种隐身于现实事物背后的超验的、有序的、绝对的存在,并且把这种存在及其逻辑推展看成是现实事物之所以实存以及整个世界趋向于完善的根本原因,因而它第一次以理论的形式表达了对人类生活应然秩序的内在向往。 但问题恰恰在于,本体论哲学及其思维方式同时也意味着对现实的、感性存在着的人的无视及否定:按照本体论思维方式,人的本质并不是由人自己所确定的,而是由先于和外在于人的活动的本体所给定的,人并不能以自己的方式去实现其本质。然而,这种与活生生的人的存在相敌对的“本质”对人来说却始终只能是异在的东西;本体论思维方式要求坚持以客体化、对象化的方法研究人,这实际上是以物种(一般物的规定性)的方法抽象地研究人,这种研究所看到的人是对象化和工具化的人,人在其中丧失了自身的价值,人的自我存在及其意义被漠视了;本体论哲学的逻辑分析与综合能力限制了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及其自觉体验;本体论哲学把“多”还原为“一”、把具体还原为抽象以追求最后的绝对本体的还原方法和超验方法,必然会直接抽掉包括人的生存样式在内的人的生活世界的丰富性及动变性,必然远离现实的人。概言之,还原性、超验型和实体性使得本体论哲学本身就存在着一种强烈的非人本化的理论追求,它对超验性和实体性的追求,恰恰是以牺牲人的生存的经验性和实存性为代价的,它对人的精神(灵魂)的肯定是以否定人的物性(肉体)为代价。这正迎合了中世纪宗教神学抬高神性、贬低人性的理论需要,也使本体论哲学在中世纪宗教神学及经院哲学中得到圆熟的运用和发挥。 西方哲学形态在近代发生了一次重大转换,这就是从本体论形态转换到认识论形态,哲学的主题则从关于存在之存在的研究转向关于人的认识能力的研究。 认识论哲学的使命是确证人的认识能力,弄清人的认识来源,明确认识对象与范围,从而真正把人看成是认识主题。实际上,只有清楚地分辨和把握了人的认识能力之后,本体论哲学关于存在之存在的断言才能得到证明。对认识能力的考察实际上表明近代哲学已明确意识到其认识对象与范围是与人的认识能力直接相关的,也表明认识论形态更接近于人的自我认识。最为切合于认识认转向旨趣的,当属康德的“纯粹理性(知性)”。后者能够帮助人们获得现象界的知识,但不能认识自在之物即本体。这就为哲学转向研究感性的现象世界进而为人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空间。但是,康德本人的旨趣仍在于确证“人类诸能力的知识之可能性条件”,而不是真正重视人的问题。更多的近代哲学家仍然难以摆脱独断论,笛卡尔的“我思”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本身既是对认识能力的设定,又具有本体论意义。在他们那里,主体就是本体。这种理解实际上是在重蹈本体论的老路。 由于认识论与本体论的相关性,在本体论哲学中所出现的“人”的缺失也进一步延伸到认识论哲学中,并且整个传统哲学形态对人的失落也是在认识论哲学中全面暴露出来的:本体论哲学中的本质主义、客体主义、逻各斯中心主义更主要是通过认识论哲学展开的,它们运行的基础仍然是与人的生活世界相异在的对象世界;认识论哲学所提出的“自我”,并不是每一个具体的、差异的自我,不是基于感性个体和个人真实性意义上的自我与自我理解,而是所有的自我,是整体性的、一般的、无差别的自我,这种“自我”不仅体现不出人的生存的丰富性内涵,反而成为获得生存丰富性的限制;尽管认识论哲学从形式上包含着对人性的某种程度的承诺,而且从历史进步来看,这种承诺其现实目的之一,就是批判封建神学对人生价值的抹杀,但这里的人性承诺很大程度上是对现实的人的生存活动的外在要求,而这种要求又包含着认识论哲学对人的极其简单和片面的理解和误解,如从知识论出发来说明人。但人的问题不是一个认识论问题。认识论形态由于把认识问题与生存问题割裂开来,把认识与人的生存境况割裂开来,因而时常误入迷津,不能达到对人的真实性的认识,也使其对人性的承诺成为空想,失去意义。 二、人的问题成为当代哲学思考的中心和主题 首先,人的问题成为当代哲学的主题,是与当代哲学所面临的时代际遇直接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