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01)03-0034-06 一 在马克思那里,“自然”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自然”指的是整个物质世界,它包括人的自然和人以外的自然。狭义的“自然”即是指人以外的自然界。我们在这里主要考察马克思关于狭义“自然”的思想。 首先,对“自然”的先在性的确认。作为唯物主义者的马克思,他必然确认自然对于人的先在性,也就是说,在人出现之前,在人具有意识之前,在人把自然当作自己认识和实践的对象之前,自然就已经自在地存在了。人只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也只是广袤大自然的一小部分。这一点是一切唯物主义者的理论基石,当然也是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基石。 其次,关于“感性的世界”、“现实的自然”。对先于人而存在的自然或与人的关系过于遥远的自然(如太阳系甚至银河系以外的宇宙大自然)进行论证不是马克思的工作重点,实际上马克思也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论证。马克思关注的焦点是“感性的世界”、“现实的自然”,这个自然是与人对立的自然界,是人所面对的并力图用自己的活动加以改造的自然界。因此,在马克思那里,自然主要是与人有关的、与人发生关系的自然(这还不是指人化自然),也就是说,马克思着力强调了自然与人的相关性。 自然界在两个意义上为人而存在:一是在狭隘的意义上,为人提供“肉体生存所需的”生活资料,一是在更广泛的意义上“给劳动提供生活资料”。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资本论》一以贯之的思想。在《手稿》中,马克思指出,一方面,人把自然界“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另一方面,人把自然界“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5页。)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外界自然条件在经济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生活资料的自然资源,例如土壤的肥力,鱼产丰富的水等等;劳动资料的自然资源,如奔腾的瀑布、可以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属、煤炭等等。”马克思还指出:这两类自然资源在历史上对人的意义各不相同,“在文化初期,这一类自然资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较高的发展阶段,第二类自然资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注:《资本论》第1卷,第560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当然这种划分不是绝对的,一定的自然资源在不同的生产力发展阶段上,也就是在人对自然的认识和利用的不同水平上,它对人的意义也就不同。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以及人类活动能力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发展,自然资源越来越以第二类资源的形式与人、人类活动发生关系。 从这里可以发现,马克思是在人的生存环境、生存条件的意义上研究“自然”的,也就是说只是在人活动的场所、空间的意义上来规定“自然”的,那主要就是地球、地表,他分析了作为地球上的自然条件的地质条件、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的条件,例如空气、水、土壤、阳光以及瀑布、河流、森林、煤炭等等。这种理解当然与马克思从经济学角度进行研究不无关系,但更主要的是马克思的理论具有强烈的现实感。我们完全可以说,马克思绝不会否认太阳系以外、银河系以外宇宙的客观实在性,但要他把自己的研究视野从生活在大地上的现实的人转移到那些与人的关系过于遥远的自然界,是绝不可能的。从此我们也可以看到,那些责备马克思轻视人、不研究人的人是在多大程度上误解了马克思,不了解马克思。在一定的意义上,我们可以说,马克思任何时候都没有离开过“人”这个主题,研究现实的人,研究现实的人与现实的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现实的人的活动规律,研究现实的人的命运和前途,可以说是马克思毕生的事业。 再次,关于人化自然。“人化自然”和“与人有关的自然”不是同一个概念,尽管在现实世界中,与人有关的自然大多都已经是人化了的自然。“与人有关的自然”比“人化自然”的外延更广大,它是指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既包括人化了的自然,也包括那些未经人化,但已经进入人的生活范围,成为人们依赖、认识、审美的对象的自然。“人化自然”则专指那些经过人的对象化活动改造过的自然,是打上了人的活动的烙印的自然。 马克思关于“人化自然”的思想是丰富的。在马克思看来,人们所面对的自然界,主要是人通过劳动创造、占有和再生产的自然界,也就是说是人化了的自然界。“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8页。)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在抽象直观的意义上谈论自然进行了批评,他写道:“他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76页。) 即使在被学者们经常援引来论证马克思关于自然界的先在性的那段话中,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马克思强调的重点并不是外部的先在性,而是着意于自然的历史性。我们还是把整段文字引在下面: “这种活动、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正是整个现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础,它哪怕只中断一年,费尔巴哈就会看到,不仅在自然界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且整个人类世界以及他自己的直观能力,甚至他本身的存在也会很快就没有了。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仍然会保持着,而整个这一点当然不适用于原始的、通过自然发生的途径产生的人们。但是,这种区别只有在人被看作是某种与自然界不同的东西时才有意义。此外,先于人类历史而存在的那个自然界,不是费尔巴哈生活其中的自然界;这是除去在澳洲新出现的一些珊瑚岛以外今天在任何地方都不再存在的、因而对于费尔巴哈来说也是不存在的自然界。”(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77页。)这最后一句话中的“不再存在”、“不存在”当然不是指自然界消失了,而是说自然界原有的纯粹自然性消失了,因为它已经过人类活动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