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862(2001)03-0002-06 在我看来,追寻本体是哲学存在的根据,对本体的反思与表征则是哲学存在的方式。 一、追寻本体 哲学为何存在?这是对哲学的最朴实无华而又最切中要害的追问。这个追问不仅直指哲学存在的根据,而且直接把哲学存在的根据诉诸于人类的存在。 哲学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在人类创造自己的生活世界并实现人类的自我发展的各种基本方式中,哲学的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和独特价值何在?这就是对哲学存在的人类性根据的追问。这种追问,把对“哲学为何存在”的追问诉诸于对“人是怎样的存在”的追问。 人的存在就是人的生命活动。人的生命活动不是动物式的“生存”活动,而是人所独有的“生活”活动。人的“生活”活动是一种“实践”活动,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把自己的生活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的活动。这种“实践”活动的全部指向与价值,在于使世界满足人类本身的需要,把世界变成对人来说是“真善美”相统一的世界。具有历史展开性的实践活动是人类思维的最切近本质的基础。基于人类实践本性的人类思维,总是渴求在最深刻的层次上或最彻底的意义上把握世界、解释世界和确认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与价值,这就是恩格斯所说的“按它的本性、使命、可能和历史的终极目的来说的”思维的“至上”性的要求。 人类思维的“至上”性渴求,不仅是基于人类存在的实践本性,而且是实现人类存在的实践本性。人的实践活动是把“目的”对象化、使“理想”变为“现实”的活动,即:一方面是使世界的“现实性”变成“非现实性”,另一方面则是使人的“理想性”变成真正的“现实性”,从而使世界变成按照人的理想所创造的现实。人类的这种变“理想”为“现实”的实践活动是一个无限的历史展开过程,人类的实践活动中所蕴含的理想性是一种无限的指向性,因此,基于人类实践的人类思维,总是渴求在最深刻的层次上或最彻底的意义上把握世界、解释世界和确认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与价值。这就是人类思维的哲学追求——对“本体”的追求。 哲学对“本体”的寻求,是一种追本溯源式的意向性追求,是一种理论思维的无穷无尽的指向性,是一种指向无限性的终极关怀。本体论的终极关怀具有三重基本内涵:追寻作为世界统一性的终极存在;寻求作为知识统一性的终极解释;探索作为意义统一性的终极价值。显而易见,无论是对世界统一性和知识统一性的关怀,还是对意义统一性的关怀,对于作为实践主体和认识主体的人类来说,都不是一个是否“应当”的问题,而只能是一个“如何”关怀的问题。 值得深思的是,在哲学的意义上,本体论的三重内涵既不是相互割裂的,也不是相互并列的。如果把本体论的三重内涵割裂开来、并列起来,就会导致三种不同的哲学立场:其一,孤立地把哲学的本性论追求归结为对“终极存在”的寻求,就会把哲学所寻求的本体“经验化”,以至造成实体论的本体论,即把哲学所寻求的“本体”当作某种“始基”、“基质”或“原子”、“基因”式的“实体”性的存在;其二,孤立地把哲学的本体论追求归结为对“终极解释”的寻求,就会把哲学所寻求的本体“科学化”,以至造成知识论的本体论,即把哲学所寻求的“本体”当作具有最大的普遍性和最大的普适性的“普遍理性”或普遍原理”;其三,孤立地把哲学的本体论追求归结为对“终极价值”的寻求,就会把哲学所寻求的本体“艺术化”,以至造成诗化的本体论,即把哲学所寻求的“本体”当作某种主观意愿的表达。这三种哲学立场所导致的共同后果,就是在哲学寻求“本体”的根基上造成存在论、真理论和价值论的分裂。 哲学对终级存在、终极解释和终极价值的寻求,它所关注的不是何者为真、何者为善、何者为美,而是把“真”、“善”,“美”作为主词而予以探寻和追究,这集中地体现了哲学本体论的真实意义:为人类的思想和行为提供判断。解释评价真、善、美的“根据”、“标准”和“尺度”。哲学意义的“本体”,既不是某种实体性的“终极存在”,又不是某种知识性的“终极解释”,也不是某种主观化的“终极价值”,而是以寻求“终极存在”、终级解释”和“终极价值”的方式,为人类的全部思想和行为追寻“根据”、“标准”和“尺度”。哲学本体论所具有的这种真实意义,使其在人类把握世界的各种方式(宗教的、伦理的、艺术的、科学的,常识的等等)中,在人类创建的全部知识体系(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思维科学等等)中,扮演了一种独特的角色,即:以其所承诺的“本体”作为最高的或最终的根据、标准和尺度,批判地反思人类一切活动和全部知识的各种前提,为人类的存在和发展提供自己时代水平的“安身立命之本”或“最高的支撑点”。在这个意义上,本体论就是哲学世界观。 在对哲学本体论的理解中,另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本体”的寻求即是矛盾,哲学作为思想中的时代,它所承诺的“本体”及其对“本体”的理解和解释,都只能是自己时代的产物;而哲学本体论却总是要求最高的权威性和最终的确定性,把自己所承诺的“本体”视为毋庸置疑和不可变易的“绝对”。因此哲学本体论从其产生开始,就蕴含着两个基本矛盾:其一,它指向对人及其思维与世界内在统一的“基本原理”的终极占有和终极解释,力图以这种“基本原理”为人类的存在和发展提供永恒的“最高支撑点”;而人类的历史发展却总是不断地向这种终极解释提出挑战,动摇它所提供的“最高支撑点”的权威性和有效性。这就是哲学本体论与人类历史发展的矛盾。其二,哲学本体论以自己所承诺的“本体”或“基本原理”作为判断、解释和评价一切的根据、标准和尺度,也就是以自身为根据,从而造成自身无法解脱的解释循环。因此,哲学家们总是在相互批判中揭露对方的本体论的内在矛盾,使本体论的解释循环跃迁到高一级层次。这又是哲学本体论的自我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