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 114X(2001)01—0037—07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当然也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无论在理论研究和宣传中,还是在实际生活中,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机组成部分的历史唯物主义,进行理论研究的多,进行方法研究的少,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不仅捣毁了历史唯心主义的最后一个避难所——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使唯物主义得到了彻底贯彻,从而为哲学的发展开辟出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更重要的还是从此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对社会历史现象的哲学思维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普列汉诺夫才宣称“唯物史观首先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注:《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157页。)列宁也才说历史唯物主义“从来没有企求说明一切,而只企求指出‘唯一科学’(马克思《资本论》中的话)说明历史的方法”。(注:《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3页。)为此,本文就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及其体系研究的几个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和思考。 一、关于唯物主义方法研究 1.唯物主义方法研究缘起。 提到历史唯物义义方法,不能不提到唯物主义方法研究。唯物主义方法这个概念讲起来并不陌生,但真正在学术界引起重视,并作系统探讨,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的。那么,学校界为什么要专门探讨唯物主义方法呢?主要原因有两个: (1)斯大林的偏颇论述。 斯大林在《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一文中开篇便说:“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世界观。它所以叫作辩证唯物主义,是因为它对自然界现象的看法,它研究自然界现象的方法是辩证的,而它对自然界现象的解释,它对自然界现象的了解,它的理论是唯物主义的。”(注:《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24页。)斯大林的这个论述把理论与方法、 世界观与方法论完全割裂开来,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内在统一性的基本要求。 (2)实践中的主观主义错误。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时常出现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以致给革命和建设造成巨大的损失。这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其实质就是一种主观主义方法,其共同的特征就是脱离客观实际,以主观意志为转移。教条主义只知道书本上的片言只语,不知结合实际情况,照抄照搬,生搬硬套,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损失惨重。教条主义是一种懒汉主义,更是一种主观主义。王明博古路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从本质上讲都是教条主义所致。经验主义不相信理论,只相信自己的陕隘经验,并以自己的狭隘经验指导工作,这种情况也是一种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是主观主义的两种主要形式。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主观主义错误接连不断,损失极大。为什么主观主义错误如此频繁?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认识上的偏颇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有人因此提出,要克服主观主义错误,必须提倡唯物主义方法,因为唯物主义方法正与主观主义方法相反,它是以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为特征的。 2.唯物主义方法的基本内涵。 什么是唯物主义方法?所谓唯物主义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观察一切问题都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详细地占有材料,并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第二,一切理论原则都必须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必须从物质存在中而不是从主观意识中探求事物产生、发展及灭亡的原因。即是说,客观事物是什么就是什么,鹿就是鹿,马就是马,不能指鹿为马,也不能指马为鹿;第三,用实践的方法或实际行动的方法才能最终地改造世界,并通过实践来检验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可见,唯物主义方法的基本要求就是以事物本来的面目来说明事物,而不附加任何外来的东西,无论对自然界事物,还是对社会现象的研究,都要从实际出发,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简言之,唯物主义方法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作为与唯物主义方法相对立的唯心主义方法则相反,它不是从客观世界本身而是从头脑中引出客观世界的规律来。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方法”一章里所批判的蒲鲁东的研究方法,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批判的杜林的先验主义方法,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所批判的马赫提出的“思维经济原则”的方法,以及毛泽东在《矛盾论》和《实践论》中所批判的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方法,都是唯心主义方法。 3.唯物主义方法的理论依据。 有人认为单独提唯物主义方法这个概念没有理论依据,纯属在学术上标新立异,多此一举。那么,唯物主义方法这个概念究竟有没有理论依据?这是提出唯物主义方法概念首先面对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唯物主义方法确曾论及,并进行了深刻阐述。 (1)“唯物主义方法”概念的提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事实上,通过分析来寻找宗教幻想的世俗核心,比反过来从当时的现实生活关系中引出它的天国形式要容易得多。后面这种方法是唯一的唯物主义方法。”(注:《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09—410页。)这是马克思第一次明确提出唯物主义方法的概念。 (2)对唯物主义方法的本质规定。马克思、 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前一种观察方法从意识出发,把意识看作是有生命的个人。符合实际生活的第二种观察方法则是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把意识仅仅看作是他们的意识。”(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31页。)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也认为:“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74页。)这是马克思、 恩格斯对唯物主义方法的极好概括,也是对唯物主义方法的本质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