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34(2001)01-0055-07 一、“知识经济”问题的提出及其理论意义 20世纪后半期以来,在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人类控制自然,进行物质生产和创造的能力发生变革。西方国家学术界很早就开始严肃地研究并试图概括出这一变革的实质。1970年,美国的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宣告了“超工业经济”时代的到来;1982年,奈比特在其《大趋势》中讲“信息经济”的出现;1986年,福莱斯特出版了《高技术社会》一书;1990年托夫勒又冒出了“超信息经济”的说法;1995年加拿大科学家弗兰克·凯尔奇在其《信息媒体革命》一书中宣称信息媒体时代的到来。而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术论文或政府报告开始使用“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以智力为基础的经济”等提法。1990年在联合国机构的文件中正式出现了“知识经济”这一概念,特别是1997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其国情咨文中提到“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当年六月,在加拿大多仑多召开了“97全球知识大会”,主题为“信息时代,知识促进发展”,这就使“知识经济”问题在国外学术和传媒中空前火爆起来。 我国理论界从1997年起也开始跟踪“知识经济”问题,如1997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刊登了“谈谈知识经济”一文。在1998年5月北大校庆10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总书记的讲话中提到“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经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同年9月8日,陈至立同志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在知识经济中,科学和教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党中央及时抓住知识经济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作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这就极大地吸引了国内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经济学、社会学、哲学等相关领域围绕“知识经济”问题出版了一系列论文、专著以至于丛书,近来并出现了以“知识经济”为题的专门刊物。目前国内对“知识经济”的研究还没有出现权威理论家的权威性著述,但是,这个问题成为目前理论界热点,这已经成为共识。这种状况正如陈至立同志所讲:“知识经济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其定义、内涵、特征、形态及发展趋势等问题还处于研究、跟踪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还是一个农业大国,但面临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从战略高度上和政策角度上我们要对知识经济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知识经济”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是:“知识经济”的本质、其与传统工业经济的区别是什么?它仅仅是一个社会经济形态的问题还是有关整个社会文明形态、世界历史时代变迁的问题?有的论者如克林顿认为,知识经济的来临确实会彻底改变我们的资源、劳动、资本等社会经济活动的状况,并会造成全新的社会文明。[1]还有的论者认为,微电子技术不能使传统的机器系统发生根本性变化,全球网络、通讯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全球市场经济一体化加快只能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工业化和现代化,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工业革命以来确定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足以构成全新的生产方式和时代文明。[2]笔者认为,就目前情况来讲全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形态出现只能是夸夸其谈,但是,如果我们对在科技革命中已经初见端倪和正在咄咄逼近的经济变革和社会变革的态势估计不足则是不明智的。目前有信息表明,海水灌溉农田技术已近于成熟,20年内可望产业化。生物工程研究的突破已近在眼前,其所使用的资源是其量无比的基因。新能源技术所利用的资源是取之不竭的海水,海水变石油的产业化成功将使以往的采矿、能源等生产失去意义。计算机的核心材料——硅片是从普通的石头中生产出来。[3](P133)这些科技成果所变革的不仅是物质生产的资源、工具和生产主体——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所构成的生产力状况,并且也要求变革生产的社会组织和人文、教育等其它相应的社会文明结构。还有不胜枚举的其它科技产业化项目的实施,这些情况足以从实质上改变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和传统的物质生产能力、生产方式,所以,我们绝不可漠视“知识经济”问题的研究。但是,科技革命、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仅仅是整个社会文明形态变革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本文认为,诸如“后工业社会”、“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等概念都是试图对区别于传统工业社会的人类更高阶段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本质进行抽象,其所反映的问题并没有实质的区别,而“知识经济”问题的研究实际是上述各种问题研究的继续。以克林顿关于知识经济的说法和弗兰克·凯尔奇对信息媒体时代的说法[4](P1,473)为例,这些理论都主张随着人类社会更高的发展阶段的到来,科学知识因素将在社会经济和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因而科学、知识、信息等将成为全新社会形态或者历史时代的本质性问题、甚至全部问题。这些理论不仅向人们提示出社会发展新动向,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试图构造一种知识决定论的社会历史观。其提法似是而非,它近似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但两种理论出发点则根本不一样。如果知识经济等问题的研究确实是对当代和未来世界生活变革的真实反映,而且其也确实具有社会经济生活之外的社会历史观意义,那么我们就有必要从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出发来审视这个问题。同时,唯物史观也应随着自然科学的每一划时代发现和生产力水平的每一次实质变革而不断改变自己的理论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