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才能发展,封闭只能导致落后,对此人们早已达成了共识。中国改革开放20年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深刻地证明了这一点。20世纪60年代以来兴起于西方的全球化浪潮,将人类开放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呈现出不同以往的崭新的特点。电子商务的出现,网络经济的形成,这一切标志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的来临,也从更深意义上证明了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开放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全球化背景下开放的特点 在系统论中,开放意味着系统有可能从外部环境输入负熵流,从而打破一个封闭系统自发形成的向熵增加方向演化的趋势,促使系统从低级向高级进化。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开放代表着人们的交往活动,也就是说一个民族、国家和社会不是局限于一个封闭的,狭隘的范围之内,遵从着内源式的自然演化规律,而是与外部世界存在着广泛的交流,使个别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历史在“整体历史”的干涉作用下发生某种变形,呈现出一定的跳跃性。开放是一个历史范畴,是标示生产力发展基础上人类交往活动进行的深度、广度和频率的指标,是较高生产力发展基础上人类交往活动普遍化的反映。 从历史上看,在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不同阶段,开放呈现出不同特点。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浪潮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以电子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的重大突破,带动了整个世界和各个国家产业结构的发展和升级换代,形成了大规模的国际分工和资金、技术、信息及商品的全球大流动。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革命起了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从电话经过电子计算机到国际互联网的发展道路消除了国疆和地域的壁垒,把整个地球在经济、政治、艺术、哲学和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日益联为一个整体。所谓全球化,概括地说就是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在各个领域的普遍联系,它标志着开放进入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 具体说来,全球化背景下的开放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相对以往个别的、偶然的开放,全球化背景下的开放具有整体性和必然性。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人类生活于自然经济条件下,自然经济的特点就是自给自足,这在西方的庄园经济和东方以农户为基础,男耕女织的生活方式中得到充分体现。从历史上看人类文明首先在几个古老的民族那儿获得了独立的起源,并在各自的生活环境下取得了相应的生存方式,人类各大文明圈之间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而交往极少,其转变和发展基本上是在相互隔绝、互不干扰的情况下完成的。当时只有少量的商队活动于各大洲之间,充当着沟通文明的使者,丰富了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这一时期游牧民族是人类交往活动的主要受益者,同时也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侵略或劫掠的自然倾向,使战争成为人类早期交往活动的主体。战争一方面破坏了一个地区原有的生产力,另一方面使落后民族有机会接受和采用新的、更高级的生产方式,跳跃式向前发展。总之,这一时期,开放是个别的、偶然的行为,并通常采取战争这一暴力形式。 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后的事情。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以资本为核心组织生产的,而资本的本质就在于运动,也就是说资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为自己带来价值增值,资本家不过是执行资本职能的人格化符号而已。“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6页。)世界市场的形成消灭了以往各国,各民族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和孤立隔绝状态,“使每个民族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每个人的需要都依赖于整个世界”,(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4页。)由此资产阶级开创了崭新意义上的“世界历史”。从历史上看,资产阶级开创世界历史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以暴力和血腥手段进行赤裸裸的殖民掠夺,这体现为第一次殖民扩张高潮;第二阶段是资产级打着“自由贸易”的旗号进行商品输出,这表现为第二次殖民扩张高潮;第三阶段是以资本输出为特点的,也就是现在正在进行的全球化浪潮。在世界历史形成的第一和第二阶段,开放依然称得上是个别、偶然的行为,因为开放只是资产阶级的必然选择,是通过战争这一暴力手段实现的,对于最广大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来说,开放是被动的无奈的选择,是资产阶级通过战争和殖民征服强行塞给他们的。闭关锁国状态的终结,并没有给广大前资本主义地区带来经济文化的起飞,反而使他们沦为资本主义的附庸,成为不公正的世界经济、政治秩序的牺牲品。 20世纪中叶以来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飞跃,生产的协作愈益越出一国或数国的界限而向全球范围扩大。同时,一些国家生产的专业化愈益发展,使许多工业产品成了国际分工的产物。国际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加强和深化,促使世界经济市场愈益扩大,国际贸易获得空前发展,从而加深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这一切都证明了马克思最早的论断,“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8页。)这一时期的开放是以资本输出为特点的,原因在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大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获得政治独立,成为新兴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民族独立,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经过艰难的探索和正负经验教训的总结,这些国家纷纷走上了对外开放的道路,由此也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过剩资本”的投资场所。可见,在世界历史条件下,也就是全球化背景下,开放不仅是发达国家的必然选择,也是广大欠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必然选择,开放不再是个别国家的专利,而是人类的整体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