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南亚国家联盟及其防务”研究20年

作 者:

作者简介:
胡志勇,在空军政治学院研究生队工作

原文出处:
世界历史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2000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成立于1967年8月8日。五个创始国分别是: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东盟从成立之初的一个松散的地区性组织,逐步发展为在政治上协调一致、在经济上加强合作维护共同利益、在军事上以双边多边形式加强合作的组织,现有10个成员国,面积达449万平方公里,人口近5亿,在亚太地区的多边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我国对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研究,真正开始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本文着重从东盟的成立及其性质、东盟的主要防务战略及其调整、东盟地区论坛等几个方面来综述我国对这一专题的研究概况。

      一、东盟的成立及其初期主要防务活动的研究

      (一)关于东盟成立的历史背景

      黄来钧认为:随着殖民地国家的纷纷独立,他们强烈要求改变不合理的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以加强联合,协调立场,采取共同步骤,反对大国的控制、剥削和掠夺。随着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国际形势和本地区国际关系也相应地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因素促成了东盟的建立(注:黄来钧:《东盟成立的历史背景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东南亚》1989年第4期,第47页。 )。赵文骝认为:东盟组织的成立,明显受到当时在世界各地兴起的区域经济一体化高潮的影响,也是东盟五个创始国之间紧张关系得以缓和的结果(注:赵文骝:《东盟组织机构沿革及其背景》,《南洋问题》1993年第4期,第8页。)。东盟的成立旨在对抗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势力向东南亚其他国家的蔓延。东盟成立伊始就被西方国家拉入反共反苏的阵营之中,成为东西方两大阵营长期对抗的前沿阵地,并长期依赖于美国的军事保护,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深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影响。

      (二)关于东盟的宗旨、性质和职能

      关于东盟的宗旨。根据东盟成立时发表的《东盟宣言》规定,东盟的宗旨是:“通过共同努力,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促进东南亚的和平与稳定”,将东南亚建设成为“一个不受外界强国的任何形式和方式干涉的和平、自由和中立区。”(注:赵文骝:《东南亚国家联盟》,《南洋问题》1982年第1期,第109页。)

      关于东盟的性质。贺圣达认为,东盟的性质主要是一个协调成员国关系、维护地区安全和经济、社会方面的合作组织(注:贺圣达等:《战后东南亚历史发展》,云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55页。)。 时永明认为,东盟是东南亚国家的区域性组织(注:时永明:《冷战后东盟地位的增强及其影响》,《国际问题研究》1997年第1期,第29 页。)。

      关于东盟的职能。赵文骝认为,东盟成立后的10年中的职能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既要进行经济合作又要进行政治合作。

      第二,东盟只能建立一个比较松散的组织框构(注:赵文骝:《东盟组织机构沿革及其背景》,《南洋问题》1993年第4期,第8页。)。

      东盟成立的初衷是促进地区经济合作,它宣称对所有东南亚国家开放。东盟的最高机构是东盟外长会议,每年各举行一次年会和特别会议,而东盟经济部长会议则是制定东盟经济合作政策的重要机构。1992年1月,在新加坡召开的第四次东盟国家首脑会议决定,首脑会议每3年举行一次,从而实现了东盟政府首脑会议的制度化(注:俞亚克:《东盟合作的成就与前景》,《东南亚》1995年第4期,第36页。)。

      (三)东盟初期的主要防务活动

      东盟成立初期,各成员国的合作只局限于松散的经济和文化领域,政治上几乎没有开展什么明确的合作。从成立到1976年1 月这一阶段,东盟主要在解决内部纠纷、建立信任措施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赵文骝论述了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兴起和步伐的加快,特惠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的情况,介绍了东盟在工业领域兴办合资经营企业和推行互补工业计划及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采取协调一致的立场,强调东盟要发展区域经济合作,以减少对外经济的依赖(注:赵文骝:《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成果与前景》,《南洋问题》1982年第4期,第1—6页。)。

      吴善群认为: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在东南亚的扩张和对抗,使该地区成为其长期对峙的场所之一,并在此出现了两个对立的集团。即:东盟和印支三国。越南在苏联的支持下,企图建立以其为首的“印度支那联邦”,与东盟对抗、争夺东南亚地区的主导权。而东盟则以美国为后盾,反对越南的地区霸权主义。东盟建立后由于长期依附于美国,成为美国在该地区冷战的代理人,也使得中国同东盟的关系长期处于冷战状态(注:吴善群:《略论“东盟”在亚太战略中的地位及作用》,《龙岩师专学报》1997年第2期,第40页。)。

      1976年11月,东盟外长会议通过了“东南亚中立化宣言”,实现地区中立化成为东盟成立初期的主要任务。因此,东盟各国采取了以下二个措施:

      第一,共同抵制苏联的亚安体系,保证东盟国家的主权完整。

      第二,积极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强调区域合作(注:张锡镇:《当代东南亚政治》,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第440—441页。)。

      胡志勇认为:东盟成立初期各成员国的防务合作主要是防范来自所谓的“共产主义的威胁”。这一阶段的合作主要包括:联合边界委员会的成立,联合行动控制跨边境的破坏活动和有关颠覆政府的情报互换等,并分析了此阶段合作的特点是:边界合作与军事情报共享。其合作方式主要表现在双边互签防务条约方面(注:胡志勇:《东盟防务合作及其前景》,《东南亚纵横》1999年第1期,第39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