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71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42(2000)03—0055—05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美国一些受过高等教育、关心社会健康发展的青年男女志愿定居到城市的贫民区创办救助之家,开展对穷人的帮教活动,这就是历史上美国城市的定居救助之家运动。本文即对这一运动进行论述。 一 19世纪后期,美国的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导致的城市社会贫困问题的严重恶化是城市定居救助之家运动兴起的社会背景。美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在1860—1910年这一时期,人口在10万以上的城市数从9个增加到50个,而人口在1万至2.5 万的城市从58个增加到369个。”[1] (P113 )在这50 年时间内, 美国总人口从31443321 人增到91972266 人, 住在2500 人以上的城市中的人口从6216518人增长到44639989人。[2](P112)到“一战”爆发前,美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城市化国家。这一时期美国城市人口的巨增,主要是外国移民和美国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的结果。“在1910年美国的11826000位新城市居民中,41%是来自国外的外国移民,29.8%是美国国内的从农村到城市的移民,21.6%是人口的自然增长,其余的7.6 %是现在的城市兼并新地区的结果。”[1](P135) 这一时期流入美国城市的外国移民中,绝大多数是来自东欧和南欧地区的贫困农民。他们由于缺乏在市场经济中创业的资金、知识和技能,因此只能留在美国正在发展的工业城市中,进入纺织服装工厂、钢铁厂和铁路车间从事体力劳动。作为体力劳动者,他们的生活不可避免地陷入贫困。同时由于同文同族的关系,加上相同的经济状况,使得同一民族的外国移民在美国的城市中聚居在一个地方,结果造成在美国的城市中出现了一片片大大小小的外国移民聚居区,这种聚居区当然也是贫民区。这种东欧和南欧移民聚居区在美国城市的出现使作为美国民族主体的白人新教徒产生了强烈的民族危机感。这是由于:第一,来自东欧和南欧的移民,在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等方面与早先来自西欧地区的白人新教徒不同。东欧和南欧的移民大多数信奉天主教和东正教,犹太人则信奉犹太教,这些宗教与基督教新教相对立。这些信奉非新教的东欧和南欧移民的巨增和在美国城市中的聚居,使美国白人新教徒感觉到了较强大的文化上的挑战。第二,这些民族聚居区的生活条件极端恶劣,成为犯罪的滋生地。1890年,雅各布·里斯出版的《另一半人是怎样生活的》一书中,对贫民区的生活状况做了栩栩如生而又令人可怖的描写:住房密不透风、拥挤不堪,垃圾粪便到处堆放,无所事事的男男女女在街头游荡,疾病流行,道德沦丧,犯罪猖獗。1904年,罗伯特·亨特在其发表的《贫困》一文中,估计在美国的8200万人口中有1000万人生活在贫困之中,他写道,在美国大城市的贫民区“生活着一个失去了所有自尊和雄心的阶级。他们很少工作,没有目标,生活消极,喜欢喝酒,不考虑孩子的成长。他们靠别人的丢弃物和施舍物生活”[2](P57)。面对这种社会新形势的挑战,为了维护自己的生活方式,为了保证社会的稳定和正常发展,美国白人新教徒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和社会活动家便发起了多种旨在救助穷人的运动。 救世军是新教循道宗牧师威廉·布思于1865年在英国创建的一个仿军事组织。1880年,救世军派出穿统一制服的志愿者到美国去活动。这个组织的活动方式是:用游行乐队和生动的演说吸引穷人的注意力,接下去是给他们提供食物、帮助和工作,然后是对他们进行道德说教,向他们宣讲中产阶级的生活美德。在1882年,约瑟芬·肖·洛厄尔创办了纽约慈善组织社。该社采取了一种其领导人认为是“科学的”济贫方法。他们把纽约市分成区,编制出所有需要帮助的人的档案,派出“友好访客”深入到贫民区的公寓,去教导那些贫困的家庭如何改善他们的生活。他们认为贫困的根源是人的道德缺陷,各种福利组织随意的慈善施舍损害了穷人的工作愿望,所以他们活动的目的是推动穷人自立。此外,1872年商人安东尼·考姆斯多克成立纽约镇压邪恶协会,发起了道德净化运动,而另一批新教牧师则在19世纪70—80年代发起了社会福音运动。这些运动成了城市定居救助之家运动的先导。格拉布和布朗在其所著的《美国城市史》中指出:“外国移民和贫困问题是19世纪中期以后那几十年的时代标志,对这些问题关心的增加的合乎情理的发展就是定居救助之家运动的兴起。”[1](P237)保尔·鲍耶也指出:“到19 世纪80年代,很多关心社会的公民已确信由慈善组织社和道德净化斗士施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压力,不管其意图有多么善良,都是不仅没有效果而且是坚持了错误的方法。仅仅通过法律并不能确保人们的服从。由简·亚当斯领导的青年一代慈善工作者,反对帕克哈斯特对穷人的蔑视态度和慈善组织社责怪穷人道德缺陷的倾向,新创了一种反对贫困的新武器——定居救助之家。”[3](P662) 虽然有美国各种反贫困慈善运动的先导,但美国城市定居救助之家却是直接模仿英国的汤因比厅而创立的。汤因比厅是1884年英国的萨穆尔·贝内特牧师在伦敦东区的贫民区建立的一个济贫活动场所。贝内特把大学生引进汤因比厅,他们在那里举办艺术作品展,开办各种知识讲座。他们还向地方官员游说,建立公共图书馆,对公园和游乐场进行改造。英国汤因比厅的活动吸引了美国青年知识分子的注意力,美国阿姆黑斯特学院毕业生、获得过柏林大学博士学位的斯坦顿·考特在参观了汤因比厅的活动后,于1886年在美国纽约创办了美国第一所定居救助之家——纽约居住区协会。简·亚当斯在参观了汤因比厅的活动后, 于1889年在芝加哥创办了霍尔之家。同年, 曾与汤因比厅的活动家即英国著名的艺术评论家和社会改良主义者约翰·罗斯金共同学习过的美国史密斯学院毕业生维达·斯科得与一群同事创办了大学定居救助协会,在费城、纽约和波士顿开办活动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