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278 (2000)03—0104—09 19世纪末是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年代,以马汉与亚当斯为代表的扩张主义思想家在美国国内掀起了一股鼓吹太平洋霸权的思潮。“文明扩展”论、“商业扩张”论是这一思潮的主要内容。这一思潮促使美国的扩张势力进入太平洋地区,导致美国政府提出“门户开放”照会。笔者认为,门户开放照会不止是为了保持中国市场开放,而且是美国争取在华大国地位与太平洋霸权的重大决策。而19世纪末的扩张主义思潮正是其最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决策上与舆论上的准备。 一 美国鼓吹太平洋商业霸权是在19世纪40年代大陆领土扩张完成以后,但对亚洲与太平洋地区的兴趣早已发生。美国在建国后即试图越过太平洋,与东亚进行贸易。1784年,“中国皇后”号从纽约驶抵广州,掀开了中美贸易第一页。此后,两国贸易持续发展,至中英鸦片战争前夕,美国对华贸易已仅次于英国,居世界各国对华贸易的第二位。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两国不平等关系的开端。美国也对太平洋彼岸的另一个东方国家日本发生兴趣。1853年,贝里少将打开日本大门。美国是西方国家中第一个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国家,贝里被称为“开放日本的人”。与此同时,美国也向位于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扩张。在美国人心目中,夏威夷是通往亚洲的理想的中继站。40年代,夏威夷在相当程度上已美国化了,像是太平洋中部的一块新英格兰。虽然如此,建国后的大半个世纪,美国主要是忙于大陆领土扩张。 至19世纪中叶,美国完成大陆领土扩张,成为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的北美大国。以后怎么样?怎样向北美大陆以外的世界扩张?50年代的地缘政治观回答了这一问题,其代表人物是威廉·基尔平、埃塞·惠特尼、美萨·麦利与佩利·科林斯。地缘政治观的要点可以概括为:(一)美国已有一个无比优越的自然环境,农业文明向太平洋的西进运动已是不可避免。农场主需要通过贸易在东亚寻求“无限的消费市场”。美国正在兴起的工业与早已建立的捕鲸业也需要向西扩张。在19世纪40年代英美争夺俄勒冈时,基尔平告诉国会,俄勒冈是“密西西比河在太平洋上的贸易侧翼,正如新英格兰是大西洋的一翼”。[1 ](二)美国应该一方面同拉丁美洲,另一方面同亚洲相连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改善交通与通讯手段。建筑横贯美国大陆的太平洋铁路,将它与密西西比河流域连接在一起;开掘巴拿马运河,把太平洋同加勒比海连接起来。麦利写道,太平洋铁路与越过运河的贸易通道,“把我们同6 亿人民——地球上四分之三的居民分割开来的障碍”从此克服,从而“会使美国有最繁荣的贸易”。[1 ](三)太平洋贸易路线将对传统的欧洲贸易路线取而代之。科林斯认为,“几个世纪以来,欧洲一直考虑控制通向印度的西北通道,美国文明的不断向西进军使这个问题随之消失,世界贸易将通过本大陆找到它的路线”。[1]总之,19世纪50 年代的地缘政治观是一个加勒比海—巴拿马运河—太平洋“大整体”的观念,尽管这一观念在当时还是模糊、不明确的,但它连接了内战前后的扩张主义,为内战后西华德的太平洋霸权思想勾画了蓝图。 西华德曾是地缘政治观的拥护者。他预言拉丁美洲、太平洋岛屿、亚洲与加拿大在受到美国民主制度感染后,都会倒向美国,形成美利坚帝国,墨西哥将成为这个新帝国的首都。内战后,西华德的海外扩张概念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强调了新重商主义。他说,“从地球上吸取与加工最多原材料与粮食、出卖大部分生产品与加工品给外国的国家,必将是地球上的头号强国。”在他看来,征服战争变得不必要了,贸易扩张会把遥远的地区连结在一起,是实现新帝国的主要手段。二是发展了贸易决战将在太平洋彼岸地区展开这一地缘政治观。西华德是第一个提出太平洋商业霸权的人。他论证了历史上世界霸权在不断向西转移,历史发展到19世纪末,争夺世界霸权主要是在太平洋上,太平洋注定要成为“今后世界最大的历史舞台”,“美国必须控制海洋帝国,只有它才是真正的帝国”。亚洲是欧洲400年来扩张的主要目标, 但是现在将由美国接过火炬,照亮这条道路,美国作为太平洋大国应该向其彼岸亚洲扩张。“一个新的更完美的文明将兴起,以造福于人类。它将处于高贵与仁慈的民主制度控制之下。”[2](P146) 1876年美国从沙皇俄国购买阿拉斯加(俄属北美)是美国为实现太平洋商业霸权迈出的第一步。在国会辩论中,西华德与国会议员都强调了太平洋与东方的商业利益。像西华德一样,众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密苏里州的班克斯“期望世界文明从大西洋转移到太平洋的时刻不会太遥远”。他宣称,阿拉斯加是通向太平洋的钥匙,从此“我们将控制太平洋,使它成为我们未来应有的任何活动的舞台”。[2](P176 )另一个议员告诉大家,购买阿拉斯加会使美国“面对中华帝国的4 亿人民与印度、日本的众多居民……因此,让我们在完善我们的制度时,不要拒绝扩展我们的边界”。[3](P138) 西华德的扩张主义与阿拉斯加购买期间鼓吹的“面对中华帝国”的思想为90年代末的扩张主义思潮提供了思想素材。我们将看到90年代末的扩张主义思想家阿尔弗雷德·马汉与布鲁克斯·亚当斯的扩张主义是如何吸取西华德太平洋商业霸权思想与反映19世纪末的时代特征的。 二 19世纪末美国扩张主义思潮之一是鼓吹“文明扩展”论与由美国缔造太平洋文明。 建国初期,美国扩张的目光局限于美洲大陆,门罗主义是大陆领土扩张时期的主要理论依据,用以证明美国向中南美洲、北美的加拿大扩张与把欧洲殖民主义从美洲大陆驱逐出去是正当的,是命定的。但当19世纪末美国扩张的目光投向美洲以外时,门罗主义显然已经不够。美国需要一个新的扩张主义理论。“文明扩展”论应运而生。美国实行海外扩张是为了传播西方文明,用西方文明教化非西方的落后民族。历史学家阿尔伯特·B ·哈特写道:“谁能怀疑美国人的目的不仅是使国家觉得自己是一个世界大国,而且也是在向东方扩展西方文明?”[4 ](P128)公众舆论在宣扬盎格鲁撒克逊文明时断言,文明扩展论“比门罗主义要好,适用于20世纪。门罗主义与默不作声的政策使我们作茧自缚”。“今后我们的使命是帮助扩展盎格鲁撒克逊自由、教育与商业以及为地球上每一个地方打开通向基督教(文明)的道路。”[3](P446)